【IT幫幫忙專文】不可不知的數位轉型 v.s. 資安法規與個資議題

2025-06-20
{{ (language == 'en' ? 'Social Impact Platform' : '社會創新平台')}}
社會創新平台
389
{{ (language == 'en' ?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 '工業創新')}} {{ (language == 'en' ? 'Partnerships to achieve the Goal' : '夥伴關係')}}
【IT幫幫忙專文】不可不知的數位轉型 v.s. 資安法規與個資議題

首圖圖說:封面_數位轉型中的資安策略

不可不知的數位轉型 v.s. 資安法規與個資議題

余俊賢 – IT幫幫忙資安顧問

資安法規、個資議題在數位轉型下的注意事項、如何以最小資源達成:零信任框架

資安法規、個資議題在數位轉型下的注意事項,在規劃執行數位轉型時,可以抓緊以下幾個重點,方可確保升級的過程中保障合規及資料安全。下圖所示,在數位轉型規劃與執行時的資安確保框架,從規劃面、實作、測試、維運等階段,可對應到個資保護的法規要求、國際標準的導入以及實務上進行的測試、事件應變、教育訓練等。針對個資保護的達成提供以下說明。

強化個資識別與分類

  • 在系統內建立資料標籤制度(如:PII 、敏感資訊、匿名化等)。
  • 將資料處理流程標準化,有利於稽核與法遵報告。

權限與資料最小化原則:僅蒐集業務所需最少資訊,減少資安與法規風險。

資料外洩通報與處理機制:建立資料外洩即時通報、調查、用戶通知與修復流程。

 強化第三方管理:像雲端SaaS 、API  供應商、雲端服務等需簽訂資安與個資處理契約(DPA),並定期稽核,從技術面措施法規面要求兩個層次來說明,尤其在企業或機關處理個人資料時,可參考以下方法:

1. 加密技術(Encryption)

  • 靜態資料加密(At Rest):資料庫或儲存媒體的加密,如使用 AES-256。
  • 傳輸資料加密(In Transit)HTTPSTLS  等協議保護資料在網路中的傳輸。
  • 欄位加密:如針對身份證號、手機號單獨加密。

2. 存取控制(Access Control)

  • 最小權限原則(Least Privilege):只開放員工真正需要使用的資料。
  • 角色分離(Separation of Duties):避免一人獨掌資料產權與管理權。
  • 身份驗證機制:如密碼 + OTPFIDO2 、多因素驗證(MFA )。

3. 假名化與匿名化

  • 假名化(Pseudonymization):將姓名、ID 替換為代碼,但仍可還原。
  • 匿名化(Anonymization):完全移除個資與其關聯性,無法還原。

4. 資料稽核與記錄:實作操作記錄(Log)、異常行為偵測,必要時可針對資料存取做告警

5. 資料分級與標記:建立分類機制(如 PII、敏感資料、一般資訊),並採取不同保護等級。

6. 資料防洩技術(DLP, Data Loss Prevention):對資料下載、複製、寄送等行為進行偵測與阻擋。

在數位轉型過程中,除了以上對於資料安全的防護規劃外,另外在權限管理上如何以最小資源達成零信任框架,可以依照以下面向來規劃與執行。

資產盤點與分類:列出所有應用、API、使用者與資料資源,並加以風險分級。

多因素驗證(MFA)先行:即使只有帳號密碼登入,也可用最低成本的 MFA(如 Google Authenticator 、email OTP)先部署。例如FIDO2等新的身分驗證機制。

 採用現成零信任工具

  • 如:Cloudflare Zero Trust(免費版也能實作基本驗證與網頁保護)、Tailscale(零設定 VPN + ACL 控制)、Google BeyondCorp 或 Okta(若已有雲服務帳戶)、NetBird等

微網段 / 微隔離(Micro-Segmentation)

  • 即使只有幾台伺服器,也能用防火牆、cloud security groups 來限制彼此流量。

持續監控與日誌

  • 使用開源工具(如 Wazuh、Elastic Stack)進行異常行為偵測與稽核。

使用 SSO 整合權限控管

  • 整合帳號管理與服務存取(如用 Microsoft ID、Google Workspace)

案例分享

  • 產業類型:非營利組織
  • 系統架構:傳統內網系統(如本地端伺服器、部分上雲)
  • 技術資源:2–5 人內部工程團隊

落地方案:

個資資料管理

項目 建議實作
個資盤點 建立簡單 Excel 表格或用 Git 版本控管系統記錄:
→ 蒐集了哪些個資?
→ 儲存在何處?誰能存取?
分類管理 將個資分類(如姓名、電話 = 一般類別;身分證號 = 敏感類別),並在程式或 DB 中標記等級。
存取控管

在 DB 層設計不同帳號角色權限,例如:
→ 管理員可查詢完整個資
→ 一般帳號遮蔽部分欄位(如電話只顯示後四碼)

安全技術措施

項目

建議實作

靜態資料加密

對重要欄位加密(如身分證、電話)

傳輸加密

內網也建議使用 HTTPS

身分驗證強化

啟用帳號密碼 + 二階段驗證(如簡訊、OTP)

公用帳戶之驗證手機也是要用公家的

帳號控管

停用未使用帳號、定期變更密碼

📬下期預告:

一、AI應用規劃的資安議題:AI應用規劃的資安注意事項、新科技發展下的資安常態

二、實踐資安零信任的工具箱:零信任框架的優點、實踐資安零信任框架的案例分享

後續文章議題,敬請期待,也歡迎回饋意見與指正!

關於IT幫幫忙

社創組織面臨業務推動上,受限小微企業需較多人工業務處理,即使規劃導入數位服務仍受限於沒有ICT相關背景與能力,面對數位轉型工具箱或雲市集軟體服務採購等資源,也可能不清楚工作流程適合應用那些資訊系統。歡迎加入「社會創新平台-IT幫幫忙」官方帳號,透過IT需求的諮詢銜接與建議,協助大家提供從軟硬體到網路資安的建議,充分運用數位科技加速擴大社會影響力。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