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桃社企競賽暨第十屆尤努斯獎_AI語言學習
由 NexaLearn 發起

提案緣由
臺灣中高齡族群人口快速增加,加上語言多元化與教育資源分布不均,使得語言學習領域面臨兩大挑戰:一是本土語言如客語、台語逐漸式微,亟需有效保存與傳承;二是新住民及國際交流帶動對東南亞語系(如越南語、印尼語等)之學習需求日益提升,然而現有教材資源稀缺、教學方式單一、學習門檻高,導致學習動機與成效普遍偏低。
本團隊為此開發「NexaLearn 多語言 AI 智慧學習平台」,運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協助使用者從任意文本中自動生成生詞解析、心智圖與測驗題,並支援即時問答輔助。平台目前已應用於客語、台語及東南亞語言,致力於降低學習門檻、強化學習動機、提升閱讀理解力與記憶效率,同時也協助教師減少備課負擔,提升教學互動與效率。
根據我們在 2025 年 4 月舉辦的體驗活動與使用者調查結果顯示,多數語言學習者回饋平台操作簡單、內容切合需求,教師則認為教材產出快速、教學規劃更具彈性。這些實證結果證明 NexaLearn 不僅具備教育創新潛力,也能實質回應「教育公平」與「文化永續」的社會問題。因此,本計畫以 NexaLearn 為核心,聚焦語言教育中「資源不足」、「動機低落」與「教學負擔重」等痛點,透過 AI 科技推動本土語言保存與多元文化融合,實現跨世代、跨語境的教育共享價值。
需求區域
臺灣各縣市在語言教育領域面臨著明顯的需求差異與資源落差,形成一個全國性且亟需回應的結構性問題。隨著新住民人口逐年增加,語言學習的多樣性需求持續擴大。根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24年,全國已有超過57.5萬名新住民與其子女,尤以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及高雄市為主要集中地區,對於越南語、印尼語等東南亞語言的學習需求日益明顯。然而,相對應的教材與教學支援系統卻仍不完備,限制了新住民子女及有意學習者的發展機會。
另一方面,客語作為我國重要的本土語言之一,雖全臺約有超過400萬人具客家血緣,根據客家委員會資料,實際仍能以客語進行聽說表達的比例卻降至僅約25%。語言傳承面臨嚴峻挑戰,尤其在桃園、苗栗與花蓮等語言復振重點縣市,教師普遍反映教材編製困難、數位教具不足,導致推動效果有限。
此外,根據教育部《偏遠地區國中小資源報告》指出,包括花東、南投、屏東與澎湖等地區的學校,長期面臨語言師資短缺與備課時間不足等問題。當教學對象需涵蓋多語背景或非主流語種時,教師更難兼顧課程彈性與學生互動,進一步加劇了教育資源不均與學習落差。
在此脈絡下,NexaLearn 平台以生成式人工智慧為核心,致力於打造一個平台可依使用者輸入任意文本,自動生成心智圖、生詞解析與測驗題,並具備即時問答輔助功能,不僅協助教師快速備課、依文化語境製作教材,也能提升學習者的動機與成效。
本計畫期望透過 NexaLearn,連結全國各地的語言學習需求與在地文化資源,打造一套真正具多語融合能力的數位教育模式。目前平台已與國立中央大學相關單位及教育端使用者進行合作測試,強化語言學習效能,促進世代傳承,實現文化永續的教育願景。
專案規劃
發展願景與問題五大解法:
(一)降低語言學習門檻
透過 NexaLearn 平台整合生成式 AI 技術,協助使用者從任意文本中快速生成教材(如生詞解析、心智圖、測驗題),提升語言理解力與記憶效率,特別針對非主流語種學習者(如客語、東南亞語言)降低進入門檻。
(二)提升教師教學效率
平台具備語意導向教材產出與錯題回饋分析功能,幫助教師快速備課與個別化教學,節省大量時間並強化課堂互動品質,回應中學與大學教師對教材數位轉型與差異化教學的迫切需求。
(三)擴大本土與東南亞語保存影響力
配合在地語言文化推廣組織(如客語推廣協會)合作,導入平台作為推廣與教材生產工具,並蒐集語料以強化語言模型效能,促進文化永續。
(四)實踐教育公平與多元共融
針對新住民子女與語言學習資源較不足的學生族群,提供免費試用與客製教材生成服務,使其獲得與主流語言學習者相當的工具可近性,縮小學習落差。
(五)建構資料驅動的成效評估系統
導入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果評量機制(如ARCS量表、SUS系統等),用以分析平台對學生學習行為與教師教學品質的實質影響,作為未來產品優化與推廣依據。
-
專案持續更新中
-
2025-06-23案件正式審查通過
-
2025-06-22審查中
發起單位:NexaLearn
單位身份:公民
專案負責人:顏晨捷
專案期間:2025-04-14 - 2025-12-31
聯絡方式:洪振瑋 0986040831
相關連結:
-
專案持續更新中
-
2025-06-23案件正式審查通過
-
2025-06-22審查中
發起單位:NexaLearn
單位身份:公民
專案負責人:顏晨捷
專案期間:2025-04-14 - 2025-12-31
聯絡方式:洪振瑋 0986040831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