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幫幫忙專文】社會創新者掌握未來的關鍵時刻:AI 時代,社會創新者不能只是旁觀者

2025-05-15
{{ (language == 'en' ? 'Social Impact Platform' : '社會創新平台')}}
社會創新平台
672
{{ (language == 'en' ? 'Quality Education' : '優質教育')}} {{ (language == 'en' ? 'Peace and Justice Strong Institutions' : '和平正義')}}
【IT幫幫忙專文】社會創新者掌握未來的關鍵時刻:AI 時代,社會創新者不能只是旁觀者

首圖圖說:封面

社會創新者掌握未來的關鍵時刻:AI 時代,社會創新者不能只是旁觀者

盧建宏 –IT幫幫忙資安顧問

🌟技術浪潮來襲前,社會實踐者該如何站穩腳步、率先突圍?

我們正站在一個關鍵的歷史轉折點上。人工智慧(AI)不再是實驗室中的科技話題,它早已深入日常生活,成為各行各業的底層引擎。從你每天收到的新聞推播、學校的自動評量系統、政府的資源分配模型、到你打開聊天機器人解決問題的那一刻,AI已經無所不在,深刻影響我們的工作模式、知識結構與社會關係。

但在這場汰舊換新的浪潮中,有一群人似乎還站在浪邊,猶疑觀望。他們是社會創新者──致力於解決貧窮、教育、環境、照護等人類議題的實踐者。他們長期站在體制之外,推動微小但堅實的改變;然而,這次技術巨變,卻讓他們一時之間措手不及。我們需要誠實地面對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現在不進場,未來是否還有我們的位置?

圖說:AI生成社創

AI 並非只是工具,而是重塑社會規則的力量🔋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意指人工智慧,意即讓電腦能夠模擬人類的感知、思考與行動。目前的主流是「生成式 AI」,例如 ChatGPT 能理解語言與創造內容、Midjourney 能生成圖像、Suno 能創作音樂、Runway 能製作影片,這些都標誌著 AI正由「輔助工具」邁向「共同創作夥伴」。但 AI 真正的影響,遠不止於此,它正在重構權力與知識的分配邏輯:誰有數據、誰能調教模型、誰掌握演算法,誰就能定義什麼是「有效」、「真實」、「重要」。

🤖當 AI 成為社會決策的參與者,它就不再是中立的工具,而是價值觀的承載體。

這是社會創新者不可忽視的訊號:未來不只是技術競賽,更是一場價值協商。我們若缺席,就等於放棄了對未來社會形貌的塑造權。

AI 時代需要人性導向:社會創新者的價值正要被放大當我們談 AI,許多人第一個反應是:「我不會寫程式」「我不是工程師」「這離我太遠了」。但事實上,真正需要的,不是大量工程師,而是能提出好問題、理解真實處境、洞察人性複雜性的人──也就是社會創新者。 我們不缺技術,我們缺的是技術的方向感與倫理羅盤。

社會創新者最擅長的,是理解脈絡、傾聽需求、建立信任、設計參與。這些在 AI 時代反而更顯珍貴:

• 在偏誤資料充斥的演算法世界,我們需要有人去修正、補足邊緣者的資料缺口。

• 在效率掛帥的科技產業,我們需要有人堅持服務溫度、人的價值。

• 在技術快速迭代的社會,我們需要有人不被速度綁架,而是關心技術對生活的長遠影響。

AI 能做很多事,但它不會有同理心、信任、倫理判斷。這些正是社會創新工作者無可取代的核心能力。

三大關鍵策略:社會創新者如何轉身成為 AI 時代的領航者?

圖說:三大應用能力

① 【工具應用力】──善用 AI 工具,強化組織戰力、釋放創意能量

• 用 ChatGPT 撰寫會議紀錄初稿、新聞稿、行銷文案草稿

• 用 Notion AI 做知識管理與團隊共編筆記

• 用 Otter.ai 將訪談音檔轉錄為文字並生成摘要

• 用 Midjourney 幫社區活動設計主視覺圖

• 用 Gamma AI 做簡報設計加速、幫助非設計人員有效上台

舉例:

1. 社創的某團隊運用 ChatGPT 設計青少年創業課程提案,從寫課綱到模擬對話內 容,在兩週內完成原本需時一個月的任務。

2. 花蓮一位青年返鄉社工,使用 ChatGPT 快速整合過去十年的地方訪查紀錄,協 助 NGO 整理捐款人故事資料庫。

3. 台中一位聽障藝術家與助理使用 Runway 將其手語故事視覺化為短片,讓觀眾 透過 AI 感受手語語言的詩意。

 

② 【創新解方力】──將 AI 融入社會服務設計,開創全新行動路徑

• 結合 AI 聊天機器人與心理健康資源,開發情緒支援系統

• 發展「偏鄉智慧學習系統」,協助老師針對學童程度個別化教學

• 運用 AI 協助地方創生團隊進行田野故事整理與內容包裝

舉例:

1. 嘉義某文化基金會與在地青年團隊合作,透過 ChatGPT 生成社區耆老故事文本,再用 Midjourney 視覺化為在地文史地圖,不僅吸引旅人,也讓年輕人更認同家鄉。

2.一家服務新住民家庭的協會,結合 ChatGPT 與多語機器翻譯 API,打造簡易法 律與就業問答小幫手,大幅減少人工客服成本並提升準確率。

3. 高雄某非營利媒體利用 AI 分析選舉政見、預算書與地方建設資料,製作互動 式監督報導平台,擴大公民參與。

③ 【價值守門力】──從政策監督到倫理治理,爭取弱勢在數位時代的話語權• 倡議 AI 應納入多元性別與文化資料集,減少偏見

• 推動政府開源 AI 系統與資料治理標準

• 監督商業平台濫用 AI 評分、分類等機制造成社會排除

舉例:

1. 歐洲「Algorithm Watch」組織定期對 AI 系統進行倫理監測與政策建議,讓民 間團體在科技議題中也能有話語權。

2. 台灣一批關注 AI 與障礙者權益的社運者,與工程師合作設計「無障礙語音生 成器」,專為不同語速、發音條件設計互動模板。

3. 社會設計研究者與社福機構共同推動「AI 議題工作坊」,讓身障者、老人、青 少年等族群理解並參與 AI 政策對話,避免被新制度邊緣化。

圖說:Ai生成社創圖片

 

混種人才才是關鍵:結合人文思維與技術運用,打造新一代改變者,社會創新與 AI 不是對立,而是混種的未來。所謂「混種人才」,不是要你變成會寫演算法的工程師,而是成為:

• 懂社會需求又能用 AI 工具的人

• 懂資料意義又能設計人本互動的人

• 懂倫理又能參與技術開發對話的人

這是一場跨界的革命。我們要培養的是科技與社會對話的橋梁,是把現場經驗轉化為數位解決方案的策動者。

結語:別問 AI 能為你做什麼,問自己能用 AI 做出什麼樣的未來

我們不能只問:「AI 可以幫我做什麼?」,我們更應該問:「我如何讓 AI 做對的事?」社會創新不只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價值的選擇。在 AI 帶來的龐大加速力中,誰來踩煞車?誰來看見不被看見的人?誰來確保我們奔向的是一個更公平而非更極端的未來?那個人,就是你。那個角色,就是我們,現在,就是我們不缺席、不落後的時刻。這場革命,我們要進場,也有資格領航。

舉例參考連結:

1.嘉義市ChatGPT工作坊 https://www.chiayi.gov.tw/News_Content.aspx?n=455&s=830512

2.新北新住民學習 AI https://www.ntpc.edu.tw/home.jsp?id=d127e0ce0f4f407b&act=be4f48068b2b0031&dataserno=22650eb9970e15507df521a7749eecaa&mserno=cdfca8f4e3eeb6df81e43a5af771c42f

3.台科大志工出國分享AI數位應用 https://news.immigration.gov.tw/NewsSection/Detail/da3e90e8-042f-44f0-83d1-2095d07f80cc?category=9&lang=TW%20

 

關於IT幫幫忙

社創組織面臨業務推動上,受限小微企業需較多人工業務處理,即使規劃導入數位服務仍受限於沒有ICT相關背景與能力,面對數位轉型工具箱或雲市集軟體服務採購等資源,也可能不清楚工作流程適合應用那些資訊系統。歡迎加入「社會創新平台-IT幫幫忙」官方帳號,透過IT需求的諮詢銜接與建議,協助大家提供從軟硬體到網路資安的建議,充分運用數位科技加速擴大社會影響力。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