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創業如何籌措資金?找外部股東的4大注意事項,一定要知道!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選擇創業,但許多人在創業的道路上,總是會遇到資金不足的困難,究竟創業要如何籌措資金呢?如果要找外部股東,建議也先瞭解這4大注意事項,幫助你可以籌措到資金,並且讓每個願意投資的股東們,也可以願意與公司一起創造更好的經營成果喔!
創業的2大資金籌措方式
走上創業這條路必然會面臨資金籌措的問題,而資金籌措通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內部融資,另一種則為外部融資。
●內部融資:是以公司內部的盈益或股東自有資金,進行持續性的投資。
●外部投資:則是由企業外部的第三者以借款、入股的方式來融通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
大多數的新創事業都是以外部融資為主。談到募資,許多新創業者會本能性地跳過貸款這個選項,除了新創業者的申貸條件本來就比較難借到錢之外,每個月固定的利息支出及借款的擔保責任也讓許多創業者望之卻步,遂轉而以股權募資的方式來融通資金。
(*股權募資:股權投資與一般的借貸融資最大的差異在於,股權融資代表會有除了自己以外的股東加入,隨著融資金額的增加,本身的股權比重也會隨之降低,創業者與股東間的磨合與互動就會影響到公司未來的發展。)
募資前,必需要注意的4大注意事項
股東的選擇
當有外部股東進入後,創業者就必須了解這間公司不再只屬於一個人,因此,公司所謂對公司好的事情不再只能從自身的觀點來進行理解。舉例來說:創辦人認為公司應該要保留多一點的現金來進行技術開發,但對於單純以財務投資為取向的股東而言,他可能認為發放股利才是最符合他自身利益的事情,股東之間的目標及利益很多時候可能是不一致甚至是衝突的。因此,慎選股東也是在募資前,一定要思考的問題。
決策與分工
當股東所被賦予的功能性角色越多元,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如何妥善分工的問題。通常公司本身有完整的決策制度,那外部投資人多半會尊重既有制度運作,最怕的是被投資公司本身沒有完整的決策及管理制度,或是有制度卻從未落實,而這種情形在創辦人有強烈個人色彩的公司特別常見,因為一切的管理都是以老闆一人說了為準,如果創業者本身在募資前,並沒有完整的管理及決策制度,那在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之時,最好要先跟這些投資人約定好未來的分工及決策要如何進行,才不會造成股東間的紛爭。
兩套帳v.s一套帳
長期以中小企業習慣以「兩套帳」的方式,來進行節稅規劃,這樣的運作方式,基本上是建立在所有股東都是自己人的情況下才不會有爭議。一般所謂的外帳是指向國稅局申報的稅務帳,但因為我國法律並不承認有兩套帳的出現,而國稅局又是政府單位,因此理論上稅務帳也會是所有銀行及公家機關所看到的「唯一」報表,但因為稅務帳往往是以「省稅」為前提來進行編製,因此帳載的利潤多半會低於公司實際的利潤。
那當股東進行利潤分配的時,是要以公司實際的利潤為基礎進行分配還是以「外帳」來進行分配?當股東間出現紛爭,走上法院的時候,如果任一方將公司的內帳提示出來,那馬上會面臨的就是逃漏稅捐的問題。過去有很多中小企業老闆為了幫公司少繳點稅,而採取兩套帳的方式運作,而後被國稅局查獲補了很多稅卻又被股東責難,落得兩邊不是人,因此從企業永續發展及股東監理的觀點來看,當企業有外部股東加入後,帳務管理應該朝向一套帳為準,而這也代表著過去以省稅務考量為目標的管理心態必須要同步調整。
內控制度是否完善
無論公司是否有外部股東,內控制度的建立都有其必要性,但對於有外部股東的公司而言,內控的必要性又更加顯著。被投資公司的營運表現是股東最為重視的議題,在沒有參與營運的情況下,股東只能透過經營團隊所提出的報表來了解公司的經營成果,若這套報表的產生方式是無法被信任的,那股東對於經營團隊的誠信勢必也會大打折扣。
良好的內控不單只是確保資訊產出的完整性及正確性,更是防止任何人進行舞弊行為的管控機制,好的內控不代表必然會有好的經營成果,但卻是經營團隊取信於股東的重要象徵。
退場機制
大多數的投資人對於投資都會有一個理想的期待。如果經營團隊無法滿足投資人這個期待,股東紛爭就容易發生,因此在引進外部投資人之前,創業者與潛在投資人應該要對雙方的投資目標有一個完整性的討論,對投資人而言,能夠收回本金是最根本的要求,而除非是策略性的投資,否則一般財務型投資人,通常都會設有一個投資期程目標,也就是希望投資一定期間後,能夠以溢價的方式收回原先的投資款,而這就是所謂的「退場機制」。
以創投公司為例,機構法人投資新創事業的目標是追求超額的資本利得,要讓股價能夠翻倍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走向資本市場(IPO),過去如果想獲得創投的青睞,通常創投會希望創業團隊能夠以IPO為目標,並給出明確的期程。
然而,這裡也要再三強調並非所有的公司都適合IPO,過去因為IPO失敗,而造成公司發展一落千丈的案例許多,如果創業團隊在還沒有構思出符合自己的funding path前就貿然承諾,未來若無法達成目標勢必將衍生更多的紛爭。
結論
創業團隊千萬不要只把拿到錢當作唯一的目標,而忽略了後續的股東管理,正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再好的朋友也會有吵架的時候,和平分手不只考驗管理階層的智慧,也關乎著公司能否永續經營,因此一個負責任的管理團隊,不只會思考如何找股東,也會思考如何幫助股東開心地離開。
【資料來源:新創圓夢網/撰文者:謝宗翰 益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臺灣創業合作發展計畫/創業顧問】
ⓒ如要轉載本文,請以連結形式註明文章來源(如:本文轉載自《新創圓夢網》)
延伸閱讀:
一人創業可以做什麼?5個低成本小額創業,找到你的商業模式!
初期創業資金怎麼找?5大創業基金、貸款、補助比較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