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新訊
:::
創業新訊
瀏覽新創圓夢網上的最新訊息報導,包括創業政策、相關新聞與活動報導等。
創業新訊

觀點你不知道的政府隱藏版福利?盤點5個超實用的台灣企業資源

發佈日期:2025.10.09
創業觀點-你不知道的政府隱藏版福利?盤點5個超實用的台灣企業資源主要照片

身為創業者或中小企業主,你是否一聽到「政府補助」就覺得頭痛?腦中浮現的是填不完的表格、遙不可及的門檻,和「大概又沒我的份」的無奈?這些想法讓我們錯過了許多潛在的成長機會。事實上,台灣政府提供的企業資源,遠比多數人想像的更加多元且具有前瞻性,它們早已超越單純的資金補助,深入到企業經營的各個核心層面。這些資源就像是隱藏版的經營外掛,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本文將為你揭開五個超實用的政府隱藏版福利,顛覆你對政府資源的想像。

重點一:不只給錢,更給你「經營外掛」!全方位的隱形支援

許多企業主將政府資源與「補助款」劃上等號,卻忽略了那些「錢以外」的寶貴支援。事實上,政府提供的協助已深入到法規釐清、高階人才養成、甚至是進入資本市場的最後一哩路。這些全方位的隱形支援,才是企業長期穩健發展的關鍵。
法規協助:新創事業常因新穎的商業模式而面臨法規灰色地帶。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新創法規調適平台」提供了一個單一窗口,讓業者能直接提出法規適用疑義,由平台召集跨部會協調,協助釐清法規,大幅降低新創的法規遵循成本與不確定性。
人才養成:企業轉型,人才是根本。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的「中小企業接班傳承數位成長計畫 (N世代學苑)」專門協助企業接班人才建立數位轉型觀念,透過客製化的數位學程與社群學習,深化領導者的數位經營知能,為企業的永續發展打下基礎。
市場鏈結:對於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公司而言,進入資本市場是規模化的重要一步。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出的「臺灣創新板」放寬了上市標準,為擁有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創新能力或創新經營模式的企業,提供了進入資本市場的快速通道。
這個三管齊下的支援體系,展現了政府思維的轉變。它不再只是資助一個專案,而是要打造一間公司。透過「新創法規調適平台」掃除法律障礙,用「N世代學苑」培養未來領導者,再經由「臺灣創新板」鋪設通往資本市場的道路,政府正積極地為企業打造一條龍的永續成長管道。這種整合性支援的價值,遠遠超過任何一次性的補助金。

 

重點二:天龍國限定?錯!你家隔壁縣市就有百萬研發補助

普遍的迷思認為,重大的政府資源多集中在首都圈。然而,一個驚人的事實是,專為在地企業量身打造的研發補助計畫,早已遍地開花。「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 SBIR)」正是打破地域限制的最佳典範。
這個計畫的核心特色在於「在地化」。從北到南,包括高雄市臺中市新竹縣南投縣嘉義縣,甚至到金門連江等離島,許多縣市政府都推出了自己的 SBIR 計畫,補助金額通常上看新台幣100萬元。這些計畫不僅提供資金,更重要的是,它們的補助方向往往與地方核心產業緊密結合。
舉例來說,嘉義縣政府因應其重點政策,將「無人機之研發製造」列為地方型 SBIR 的優先獎勵項目,直接鼓勵在地企業投入前瞻領域。這個發現的重要性在於,它證明了無論你的企業位於台灣何處,都有機會獲得專屬的在地研發支持。這不僅降低了企業尋求資源的門檻,更鼓勵企業深耕地方,將創新能量與在地產業生態系結合,創造出更具地方特色的競爭優勢。

 

重點三:公司小到不好意思?政府最挺3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

「我的公司規模太小,政府補助肯定輪不到我。」這個想法可能深植在許多微型企業主的心中。但事實恰恰相反,政府近年來特別關注這些構成台灣經濟基石的最小單位,並推出了專屬的支援計畫。
三十人以下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培力補助: 此計畫由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主導,目標極其明確:專門針對僱用員工數30人以下的製造業及服務業。計畫提供每家企業最高10萬元的補助,用於員工完成至少12小時的數位轉型課程,或課程搭配軟體的費用,直接解決微型企業在數位轉型過程中,最缺乏的人才與資金痛點。
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 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推出的這項計畫,則將目標鎖定在50人以下的企業。它更進一步,安排專業顧問進場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並規劃訓練課程,而相關的輔導及訓練費用由政府全額負擔。
政府對微型企業的關注提供了兩條不同的路徑。如果你已有明確的數位化藍圖,經濟部推動的「三十人以下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培力補助」直接提供財務支援,讓你自主選擇工具和培訓。相反地,如果你需要的是策略引導,勞動部推動的「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則帶入外部專家,從零開始幫你規劃人才策略,並由政府支付所有費用。這種雙軌並行的設計,確保了無論你缺乏的是資金還是專業知識,都有專門的資源來幫助你的小團隊成長。

重點四:打群架力量大!政府鼓勵「組隊合作」解鎖更高額補助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政府的資源導向也反映了這個趨勢。除了支持單一企業的創新,政府更積極地透過政策設計,鼓勵企業「打群架」,透過跨域合作來解決更複雜的產業問題,並解鎖更高額度的補助。
推動跨域研發引領中小企業升級轉型計畫 (簡稱「企業跨域研發補助」): 這個計畫要求「至少由3家中小企業共同組成聯盟」,鎖定智造科技、淨零科技等關鍵主軸進行研發。一旦結盟成功,補助金額上限可高達驚人的新台幣700萬元。這明確傳達了一個信號:政府願意為有潛力的團隊合作投入更多資源。
新創賦能中小企業升級轉型輔導計畫: 此計畫則鼓勵新創企業扮演「賦能者」的角色,要求一家新創企業與至少10家中小企業合作,將創新的數位或淨零方案導入傳統產業。政府在此計畫中不僅提供資源,更扮演了媒合平台的角色。
這種「鼓勵合作」的策略思維,顯示政府的目標已不僅是資助個別的明星公司,而是希望藉由促進企業間的鏈結,打造一個分工合作、資源共享的健康產業生態系。對企業而言,這意味著結盟不僅能分攤風險、整合資源,更能敲開原本難以企及的政府資源大門。
 

重點五:AI浪潮來襲!政府豪擲百億,就是要你成為明日之星

當人工智慧(AI)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的決勝點時,台灣政府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決心,將其視為國家級的發展重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主辦、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匡列預算的「加強投資AI新創實施方案」。
這項計畫的規模令人矚目,直接匡列了「新臺幣100億元」的龐大預算。其目標非常明確:
透過與民間搭配投資人合作加強投資國內AI新創及數位經濟相關產業,推動AI、數位產業規模化,以及加速AI相關產業生態系發展。
這不只是一筆補助,而是以「共同投資」的形式,由政府與民間創投聯手,將資金注入有潛力的 AI 新創企業。單一企業的累計投資額度最高可達1.5億元,而標準的單次投資上限就高達1億元,展現了政府對每個入選企業的重大承諾。
這項百億計畫標誌著政府從「補助」到「策略性投資」的巨大轉變。不同於單向撥款的補助,政府的共同投資模式使其成為你成功的利害關係人。對創業者而言,這不僅意味著獲得資金,更代表了政府的隱性背書,能有效吸引後續的私人投資。對台灣而言,這是一個明確的宣示:我們不只是在資助AI專案,而是在從零開始,打造一個具備全球競爭力的AI企業生態系。


結語:資源就在身邊,下一步換你行動

從法規諮詢、在地研發,到專為微型企業設計的人才補助,再到鼓勵合作與針對 AI 的百億投資,我們可以看到,政府提供的資源遠比多數人想像的更加多元、在地化且貼近企業真實需求。這些資源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福利,而是觸手可及的策略工具。看完這些令人驚訝的資源,你認為你的企業下一步最該申請的,是哪一種「錢以外」的幫助?

(本文由新創圓夢網自行整理,如轉載請標註來源與連結)


延伸閱讀:
中小微企業的智慧製造資源地圖—政府資源不再遙不可及,數位轉型從這裡開始!

 

本網頁所載資料僅供參考與資訊提供之用,相關內容若有異動,請以主管機關或主辦單位之正式公告為準

其他推薦文章

電商創業攻略從0到1:掌握流量密碼,小眾也能變大眾
觀點電商創業攻略從0到1:掌握流量密碼,小眾也能變大眾
電商起手式:從小眾切入更有勝算新創圓夢網創業顧問-林義捷顧問講述,從事電商時,「越小眾、越冷門」反而越能創造優勢。關鍵在於找到市場上尚未被滿足的需求,或針對特定受眾的「講究之處」,並專注於自有產品的開... ......繼續閱讀
2025.09.30
高齡科技發展與產業趨勢
觀點高齡科技發展與產業趨勢
根據聯合國統計,2024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已突破8億人,其中日本與德國早已邁入「超高齡社會」。臺灣自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並於2018年正式成為「高齡社會」,根據國發會推估,今年(2025年... ......繼續閱讀
2025.08.13
以內需帶動無人機產業發展與聚落成型,逐步拓展海外市場商機
觀點以內需帶動無人機產業發展與聚落成型,逐步拓展海外市場商機
2025.08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俄烏戰爭衝擊中,烏克蘭靈活運用無人機執行偵察、打擊及補給等多元任務,展現出無人機於不對稱作戰中的高效與彈性,改變傳統作戰模式,成為小型部隊提升戰力的重要工具。此一趨勢引起... ......繼續閱讀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