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新訊
:::
創業新訊
瀏覽新創圓夢網上的最新訊息報導,包括創業政策、相關新聞與活動報導等。
創業新訊

觀點臺灣在太空科技競賽中的機會與未來

發佈日期:2025.05.16
創業觀點-臺灣在太空科技競賽中的機會與未來主要照片

一、太空經濟的新紀元:一場悄然而至的通訊革命
 

在人類的想像中,太空曾經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近年來,這個看似遙遠的領域正悄然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從2020年開始,全球太空產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爆發期。短短4年間,全球發射到太空的衛星數量已經達到歷史新高,佔據了累積總數的54%。
 

二、全球低軌衛星系統:探索通訊革命的不同路徑
 

這場太空競賽並非傳統的國家間角力,而是由一群科技巨頭主導的全新產業革命。SpaceX的Starlink、OneWeb、Amazon的Kuiper,甚至是中國的千帆星座,都在競相佈局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夢想:用數千顆小型衛星,為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提供高速、低延遲的網路服務。

  1. (一)Starlink:一條龍的太空網路夢想

SpaceX的Starlink可以說是低軌衛星服務的開拓者和典範。從一開始,Starlink就選擇了垂直整合的策略,幾乎包辦了從衛星設計、製造、發射,到地面設備建置,以及服務落地的每一個環節。這種近乎全方位的掌控方式,讓Starlink在短短五年內實現了令人驚嘆的飛躍。

從2019年開始發射首批衛星,到2020年正式提供地面服務,Starlink迅速從虧損轉為盈利。截至2025年3月,他們的用戶已突破500萬大關,不僅僅滿足於提供固定地點的網路服務,還持續擴展應用場景;現在,Starlink已經開始提供車用、海事、航空等移動場景的衛星通訊服務,甚至正在發展直接連接手機的技術。

對於臺灣的科技產業來說,Starlink不僅是一個服務提供者,更是一個重要的商機來源。許多臺灣廠商已經成為Starlink供應鏈的一環,正提供各種關鍵的衛星元件和地面設備模組。

  1. (二)OneWeb:靈活合作的國際策略

相比Starlink的封閉模式,OneWeb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他們採取了一種輕資產、高彈性的合作策略,將重點放在衛星網路的營運和服務本身。在2023年9月被Eutelsat併購後,OneWeb更加靈活地調整了其商業模式。

OneWeb本身並不製造衛星和地面設備,而是與多家國際夥伴合作,例如,原本負責衛星製造的Airbus OneWeb Satellites現在完全由Airbus控股。這種策略的優點,是可以大幅降低初期投資成本,並快速利用合作夥伴的技術優勢。不過這也意味著,他們需要與合作夥伴分享利潤,並且在資源和時程控制上,可能面臨挑戰。

OneWeb主要鎖定商用和政府客戶,並與Intellian、Kymeta等地面設備供應商廣泛合作。對於臺灣的科技公司來說,這提供了更開放的市場進入機會,特別是在元件和模組供應方面。

  1. (三)Amazon Kuiper:雲端巨頭的太空夢想

Amazon的Kuiper計畫展現了一種結合雲端生態系統的創新思維。不同於純粹的通訊服務,Kuiper試圖將Amazon現有的雲端和地面站資源,無縫整合到衛星服務中。在2023年,他們已經發射了首批試驗衛星,並推出了商用地面設備的原型。

Kuiper的策略頗為有趣,兼具自主研發與開拓合作策略面向。研發總部設立美國華盛頓州的Redmond,並在Kirkland建立量產工廠,計劃在2025年開始商業衛星發射和小規模服務測試。借鑑其母集團Amazon在其他生態系統的經營模式,Kuiper預計會先自行組裝和測試地面終端,而後再通過授權核心晶片的方式,擴大生態系統的供應能量。

而對臺灣廠商而言,Kuiper提供了另一個重要的切入機會,同時考慮到地緣政治因素,目前臺灣在Kuiper的供應鏈中,可將能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1. (四)Telesat Lightspeed:多軌道服務的加拿大策略

Telesat是一家頗具特色的衛星服務商。不同於從頭開始發展低軌衛星系統,他們原本就是高軌道衛星的營運商,並正在擴展低軌衛星的寬頻服務。他們與MDA Space合作,已成功發射兩顆試驗衛星,預計在2026年開始發射商業衛星,規劃2027年正式提供服務。

Telesat的特別之處在於其多軌道服務策略,但他們並不打算大規模部署衛星,而是聚焦於政府和商業客戶,特別是為加拿大的偏遠地區改善數位服務,其中不乏來自加拿大政府為這個計畫提供了資金支持的緣故。而臺灣廠商也期待未來有機會能夠打入其供應鏈。

 

圖1 全球太空發射酬載規模
                圖片來源: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2025/1
 

三、探索臺灣商機
 

  1. (一)臺灣的機會:從零組件到系統解決方案

在這場看似由巨頭主導的太空競賽中,臺灣正悄然找到自己的位置。臺灣的優勢不在於搭建整個衛星系統,而是提供關鍵的技術零組件和解決方案。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資通訊技術積累,以及快速而富有彈性的工程能力,使我們成為全球衛星系統不可或缺的供應商。從精密電子元件、通訊模組,到電源供應系統,臺灣企業正在為全球太空網路提供關鍵支持。

  1. (二)青年的機會:太空科技的新邊界

衛星科技絕非單一領域的工作。它是物理、電子、通訊、軟體等多個專業的交匯點。一個優秀的衛星科技人才,需要具備跨域思考與國際觀的能力,能夠在複雜的系統中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

對於剛踏入職場的青年來說,這意味著前所未有的學習和成長機會。無論是設計微小的電子元件,還是參與開發複雜的通訊系統,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挑戰和想像空間。政府和企業正在大力投資這個產業,希望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培訓和發展的平台。

  1. (三)政府的戰略性支持

鑒於太空產業的重要性。近年來政府已投入大量資源,除發展太空相關科技技術外,正積極媒合國際大廠與臺廠合作,並協助產業對外拓展國際曝光,包含提供研發補助鼓勵廠商開發系統級產品、衛星應用場域試煉、產業人才研發實戰經驗培育等措施。

在國內產官學研協力布局衛星產業下,臺灣已逐步在國際衛星產業中提升供應地位,從元件、模組等級供應,逐漸邁往地端與衛星端的通訊系統整合發展,並鼓勵衛星商來臺落地,強化我國通訊網路的韌性發展。

展望未來,低軌寬頻衛星將持續重塑全球通訊生態。臺灣擁有的技術實力和靈活的產業生態系統,有望在這場太空科技競賽中,加深臺灣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力。
 

四、結語:通往太空的臺灣之路
 

衛星產業絕非曇花一現。這是一場持續進行的技術革命,將徹底重塑全球通訊生態。對於臺灣而言,這不僅是一個產業機會,更是一個展現科技實力的舞臺。

對於懷抱夢想的青年來說,太空科技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觸手可及的職涯選擇。我們正站在一個科技變革的十字路口,未來屬於那些勇於創新、跨域思考的年輕人。太空,不再是遙遠的邊界,而是我們創新的新疆界。

其他推薦文章

探索越南市場:打造雙重落地策略 ︱Talent Meet 交流會觀點
觀點探索越南市場:打造雙重落地策略 ︱Talent Meet 交流會觀點
首先,越南綠境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長馮亦澤分享:馮亦澤接觸越南已有10多年時間,從河內開始延伸至北寧、北江、胡志明市、同奈、平陽、永隆、隆安等,主要協助當地企業做永續發展,擅長越南ESG與能源政策,他指出... ......繼續閱讀
2025.05.05
我國電動車市場概況及未來趨勢
觀點我國電動車市場概況及未來趨勢
全球電動車市場於2021年及2022年成長快速,但自2023年起成長逐漸放緩,原因來自各國政策調整、補貼退場及產業環境轉變等,尤其以歐洲、美國及中國等主要市場放緩速度最為明顯;相較之下新興市場(如巴西... ......繼續閱讀
2025.05.12
探索北美市場:機會、挑戰、應對︱Talent Meet 交流會觀點(上篇)
觀點探索北美市場:機會、挑戰、應對︱Talent Meet 交流會觀點(上篇)
一、進軍北美前的思考與評估Floreo Capital 管理合夥人 Annie 強調,進入北美市場前,想清楚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是北美市場,如果有在當地的募資需求,也須好好研... ......繼續閱讀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