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運用於永續農業的科技是太空科技
許多朋友常在討論:「現在的科技產業趨勢發展讓人看不太懂,社會在倡議企業的ESG,或者是談到環境永續的面向,和我們面對的科技產業發展有什麼關聯?」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半嚴肅地回答:「因為我們正在面臨地球將要毀滅的時候,我們要移民火星該怎樣做,科技的發展有很多面向都朝著這個課題邁進。」
許多朋友應該都有看過麥特戴蒙主演的電影:「絕地救援 (The Martian)」對我們從事科技永續農業的創業者來說,對電影最印象深刻的部分是:「植物學家的男主角如何在火星上面,運用糞便堆肥、火星土壤、和製造水分種植馬鈴薯,撐到地球的人來救他回去。」如果我們從火星任務的角度來思考,就可以窺探現在的科技發展方向。各位可以想像一下,一個火星任務小組只能送6個太空人航向火星的時候,我們需要具備哪些科技才有辦法讓人安全地過去,平安地返回?
《絕地救援》劇照/Yahoo電影
這背後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包含:低廉的太空載具發射技術 (固態燃料、且可以回收的火箭)、高蓄電量的儲電裝置 (儲能)、容易取得能源的發電裝置(太陽能)、不需要化石燃料的運載設備 (電動車)、非常少的人力就可以控制大型航控裝置 (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向地球以外的地方提供設備訊號控制(衛星科技與6G)、太空船獨立具備解決運算與設備控制且低能耗的科技 (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少許人力投入就可以生產出低成本的安全糧食來源以提供人類生活所需 (科技農業)、可有效產生乾淨的水和空氣的技術設備 (循環經濟科技)、面對未知疾病的環境抗性 (mRNA疫苗與生物製藥)。
以上的科技需求都在解決:「如何在資源窘迫的狀況下,運用有效益且低成本的方式,幫助我們在艱困的環境當中完成運載的任務。」不諱言的是,現在科技發展的走向,其實是為了發展出在地球末日來臨的時候,人類還能生存下去的必要科技;也就是說世界領先的科技廠商,看到的是長遠的人類生存問題,未來必然會在以上羅列的科技,以及基本的生存要素上產生國際性的資源競爭,最後帶來的就是商業市場利益的重新分配。
在地球末日來臨之前,無論我們採取的是挽救或拋棄地球的策略,與這兩個選項相關連的科技都是可以重新分配全球市場商業利益核心的關鍵科技。而驗證這些方案的產業,就容易以環境永續為出發點,並讓相關科技的支持生態圈,散落在:物聯網相關產業鏈、再生能源、綠能載具、衛星通訊、生物製藥、以及科技農業等等,先透過挽救地球,同時研發日後逃難的科技。
從以上觀念出發,我們就不難理解永續農業的背後隱藏的科技,需要具備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的支持,運用最少的人力,管理作為食物來源的生物個體。無論從全球氣候變遷造成的耕種環境條件不穩定,而衝擊農糧安全的角度;又或者是極盡有效應用資源生產糧食的角度,科技型的永續農業都足以成為世界舞台的重要產業課題。
臺灣是否可以透過完整的半導體與ICT科技產業鏈,「以科技的角度解決永續農業的生產難點」,為筆者創辦沃畝股份有限公司核心初衷。我們透過微型控制晶片MCU (microcontroller, MCU),方案取代傳統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提供可進行邊緣運算( Edge Computing),以及透過cmSIS (Common Microcontroller Software Interface Standard)提供AI的功能,同時結合高速網通的架構,解決生物個體管理產業 (如農業、動植、植物、微生物培養)的生產管理需求,幫助客戶降低長期成本,並可透過專家協作方式,取得適合的客製化解決方案。
在這個過程當中,沃畝看見AIoT的技術可有效幫助客戶降低複雜的生物個體管理難題,並透過數據化管理的方式,結合生物學知識促成優質的場域與設備管理。在2022年我們與知名養豬品牌《花田喜彘》合作,成功將養豬廢水馬達管理,以及智慧供水系統透過AIoT科技的方式,完成場域改善,並降低電費以及污水管理的難點。
沃畝以AIOT技術協助花田喜彘改善畜牧場廢水處理/資料來源:沃畝
在臺灣面臨淨零轉型,同時推動循環經濟的政策環境下,實現了以科技方法升級傳統產業技術的目標。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全球都在努力拯救地球的時刻,在臺灣具有完整的半導體與ICT科技聚落支持的環境下,我們是否可以由臺灣出發,向全世界輸出以臺灣科技為基礎的科技農業解決方案,為環境永續面提供解決方案,或許為我們創業者能一起努力的課題,一起加入全球永續方案的供應鏈,追上這波全球永續變革浪潮。
觀點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文作者:許又仁顧問
現為臺灣創業合作發展計畫創業顧問、沃畝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專長為:創業貸款、商業模式、創業計畫書撰寫、商標註冊、社會創新及技術研發/合作。沃畝是一間以生物科技與物聯網(IoT)技術為核心,提供「循環經濟」領域的整合型技術與商品服務的共益公司(Benefit Cooperation)。詳情介紹可點閱此文。
本文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並且如要轉載本文,請以連結形式註明文章來源,舉例:本文轉載自《新創圓夢網》
延伸閱讀
【創業知識庫】淨零排放趨勢下的能源轉型─儲能新解方
【週五來聊BAR】S5EP2|綠色追夢人|當ESG來敲門 企業從零開始推行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