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2018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報告》
發佈日期:2021.04.21

為了深入了解台灣新創生態圈的發展,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中華民國全國青年創業總會、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以及行政院新創基地共同進行《2018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於2018年8月15日在台北三創生活園區發布調查報告,並舉行「Startup Force創業新原力」活動,邀請新創企業參展以及生態圈各界人士進行專題座談。
《2018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報告》是台灣首次針對全國性的新創生態圈進行的調查。今年針對317家新創企業進行線上問卷調查,並訪談創投、育成體系、加速器、大型企業等25位生態圈利害關係人,從不同角度探討台灣新創的發展,主要發現:
- 創業家速寫:70%首次創業,年齡集中在31-40歲,創業前平均工作年資11.3年
- 營運現況:48%仍在燒錢虧損,僅28%開始持續獲利且可期待持續成長
- 創業初期三大挑戰:資金取得性(33%)、市場景氣(20)與人才招募(16%)
- 目標海外市場地區主要為中國(55%)、東南亞(30)與美加(10%)。
- 69%計劃在未來3年內引進機構型投資人,主要三項考量是:國際化資源網絡(24%)、資金挹注(23%)以及豐富的專業或者產業經驗(21%)
- 僅12%準備3年內上市;68%考慮接受併購,期待與大型企業發展合作關係
本調查共同總策畫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三所所長林欣吾指出,本調查的目標除了希望透過量化調查呈現創業者與創業環境的樣貌,也試圖了解新創生態圈中創投、育成及加速器體系、輔導單位等,對台灣創業者所面對的創業能力、資源、外在環境的機會與挑戰等的觀察,希望透過不同角度的觀點提供台灣新創生態圈未來發展參考。
機會型創業為主 商學背景居多 創業前平均年資11.3年
調查結果顯示,56%台灣新創企業曾在國外求學或者工作,70%受訪者為首次創業,創業前平均工作年資為11.3年,創業年齡區間集中在31-40歲。在創業團隊方面,創業核心團隊平均人數為2.3人,專長能力前三分別是:資訊管理(18%)、業務銷售(17%)以及行銷/品牌管理(15%)。創業主要原因包括:看到有利的市場機會(35%)以及開發出好產品與服務(33%)。
從產業類別而言,第一名是批發零售業(15%)、第二名是資訊與通訊傳播、製造業與專業科學及資訊服務業(皆為11%),第三則是電子商務及平台服務業(皆為9%)。
任本調查計畫主持人的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梁華玲表示,台灣的創業活動多屬於機會型創業,創業者的教育程度高,且重視自我實現、勇於冒險,創業為職涯選項之一,而非因生存需求而產生的創業活動。
近5成仍在燒錢虧損 研發與行銷成本過高
針對營運現況,台灣新創企業認為創業初期的主要挑戰在於資金取得性(33%)、市場景氣(20)與人才招募(16%)。
48%新創企業仍在虧損,24%開始獲利但不如預期,僅28%開始持續獲利且可期待持續成長。獲利不佳的原因包括缺乏銷售管道或客戶來源(25%)、先期開發成本過高(18%)以及製造成本過高未達經濟規模(14%)。
在資金充裕的前提下,新創企業最優先投資的項目依序為市場行銷(23%)、產品服務開發(20%)、打入新市場(19%),呼應了研發與行銷是新創初期最大的營運壓力來源。
營收來源方面,超過七成的新創企業目前仍以本地市場為營收主要來源,台灣新創企業心中的目標海外市場地區,依序為中國(55%)、東南亞(30)與美加(10%)。發展海外市場的主要阻礙因素為缺乏在地資源(45%)與公司內部資源不足(30%)。
梁華玲分析,新創面對不同海外市場新創遭遇的困難、資源需求不盡相同,政策部門或許可以思考適度調整,針對新創需求導入相關資源。
積極募資 但僅12%準備3年內上市
募資與IPO一直是新創的重要議題,69%的新創企業計劃在未來3年內引進機構型投資人,主要三項考量是:國際化資源網絡(24%)、資金挹注(23%)以及豐富的專業或者產業經驗(21%),顯示新創企業除了需要資金,也需要國際化發展與企業經管相關的資源。
調查團隊也採訪投資人,了解具備哪些條件的新創企業最受青睞,歸納出這三項特質最為吸引投資人:本人(動機與意志強烈、核心團隊具多元專業)、本事(核心技術具競爭優勢、選題產業具成長潛力)、本錢(執行力與企業經管、財務能力)。
對於進入資本市場募資的意向,僅12%新創企業預計3年內進行IPO,主要考量因素是營收獲利狀況與經營管理制度尚未健全。
梁華玲特別提醒新創企業,IPO除了籌資的意義,也代表了新創企業進入正規化的商業經營,需要思考上市之後對企業經營帶來的責任與挑戰。
近7成考慮接受併購 期待與大型企業發展合作關係
68%新創企業會考慮接受併購提議,主要考量在於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除了併購之外,新創企業也期待與大型企業合作發展產品服務,或者成為中大型企業產品/服務之供應商。
梁華玲指出,近年大型企業與新創的互動頻繁,中大型企業併購、投資新創甚至成立加速器的例子比比皆是,一種新的競合生態已經在產業中逐漸成形,後續值得觀察。
調整創業基因 台灣新創生態圈的下一步
本調查除了關注生態圈現況與新創企業的發展質量,同時也探討政府資源、資本市場等議題,生態圈各界普遍對於台灣創業資源的豐沛予以肯定,但是針對當前數位經濟的新創走向全球化發展,也對於法規環境國際化、資源的重新盤整、申請流程簡化與效能提升等未來發展方向抱持期待。
談到台灣新創生態圈的下一步,梁華玲表示,新創永續成長的三大關鍵是全球化發展策略、產業應用與持續創新能力,台灣新創企業與生態圈都需要建立更高的戰略視野,也需要調整基因,在產業法規、資源規劃、資本市場與國際化程度等環境因素上,以國際化發展架構作為基本設定,以提高台灣新創企業在數位經濟時代的國際競爭力。
本網頁所載資料僅供參考與資訊提供之用,相關內容若有異動,請以主管機關或主辦單位之正式公告為準
其他推薦文章

新聞經濟部全力推動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升級轉型及開拓市場
經濟部長郭智輝於8月18日下午主持「出口菁英中小企業交流會」,邀請歷屆國家磐石獎、小巨人獎、創新研究獎等具國際市場實績的中小企業代表,針對美國對等關稅、新臺幣匯率波動及海外布局策略深入交流。郭部長表示... ......繼續閱讀
2025.08.21

新聞經濟部備足資源,協助產業及中小企業因應匯率風險
為協助以出口為主的產業因應新臺幣匯率波動,特別是受升值衝擊較大之中小企業,可以穩定營運並降低匯兌風險,經濟部已成立「協助產業因應匯率變化任務小組」,搭配金融機構及相關輔導團隊,提供匯率避險工具與融資支... ......繼續閱讀
2025.07.04

新聞2025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6/12正式啟動 歡迎新創企業參與
AI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的創新與應用帶來了創業熱潮「2025 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正式啟動今年特別加入 AI 和投資主題,解析台灣每年創業趨勢邀請您撥冗15分鐘填寫問卷來表達您的想法!填問卷可獲得數位... ......繼續閱讀
2025.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