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貧窮 健全生活 氣候對策

2025桃社企競賽暨第十屆尤努斯獎_綠光療育農場

由 綠光療育農場 發起

2025桃社企競賽暨第十屆尤努斯獎_綠光療育農場

提案緣由

綠光療育農場於2025年正式成立,由三位具備豐富臨床與經營經驗的職能治療師共同組成。我們因在職場上的交流與合作而相識,並在服務精神障礙者的過程中,深刻體認到目前體制在復能與就業支持上的限制與困境。秉持著共同的初衷與關懷,希望透過創造一個具備療育性與產業性的新型態平台,結合專業、土地與社區的力量,為精神障礙者、身心障礙者及長者們打造出一條通往自立與尊嚴的新路徑,於是攜手成立了綠光療育農場的團隊。

這次特別針對精神障礙者因病程與社會歧視,常面臨高失業率與低勞動參與,進而影響心理健康與社會功能。研究指出,其在求職過程中遭遇人際困難與不平等待遇比例高,缺乏支持性就業的機會,易導致生活功能快速退化,造成家屬照顧不易等後續社會問題。若未妥善處理精神障礙者就業困境,將導致個人功能退化、家庭照顧者壓力上升,並加劇社會排斥與汙名,造成公共安全風險、醫療與社福資源負擔加重,形成惡性循環,影響整體社會穩定與共融發展。

另外,城鄉都市開發造成暖化、環境汙染導致氣候失衡,導致健康風險上升,生活環境惡化,加上都市生活忙碌緊張,以簡便可取得為主,普遍生活飲食缺少蔬菜水果,造成各樣疾病產生。若不解決都市暖化問題,將加劇極端氣候,土地及水源、空氣等汙染,造成環境惡化,甚至導致食物缺乏或受汙染影響,導致居民健康受損、疾病增加,而使得生活品質全面下降。

現有農業發展缺乏創新商業模式,多著重稻米生產、園藝美化等,都市郊區種植方式多為化學農藥、堆糞施肥、焚燒等製造臭味及空氣汙染,缺乏自然有機、高產值與高效益且利於環境之種植技術,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低,且過度開發將造成環境影響且難維持永續經營。投入成本高但回收利益有限,使農場經營無法永續,導致許多農場短命收場,郊區農場雖有教育及休閒育樂之功能,但平日相較於假日人潮相差甚多,缺乏創新農產品開發,造成農產品滯銷及浪費資源,農民辛勞付之一炬。

需求區域

目前先以位於桃園市龜山區維沐社區復健中心為開始規劃據點,之後在依照計畫規劃規劃拓展桃園各區域,目前分析桃園市發展優勢如下:

 1.人口結構多元:含移工、青壯年家庭、老人與弱勢族群,具高度社會融合需求。

 2.社福與照護需求高:為六都之一,身心障礙人口數量龐大(依社家署統計逾5萬多人),精神障礙者就業與社區照顧資源仍待補足。

 3.農業結合都市潛力強:具郊區農業發展條件,香草與蔬食推廣規劃空間大。

 4.具備企業與ESG合作環境:多家科技製造業與ESG意識企業,亦可導入職安健康、共融等合作模式。

專案規劃

壹、綠光療育農場對於精神障礙者有工作能力,困難穩定就業之創新解決方案模式:

一、以興喜樂事業有限公司為事業主體並開始在維沐社區復健中心推動,讓精神障礙者進入工作訓練過程中,若適應及表現良好直接就能夠銜接正式職場就業。

優勢: 

1.由專業人員帶領及輔導訓練並規劃合適之職業生涯,例如:種植培育、包裝加工、行政作業人員及管理、行銷及業務推廣、採購、配送等工作。

2.採用低技術門檻、高重複性的農藝工作流程(如:各種蔬果、香草..等種植、裝盒、乾燥加工..等包裝處理),讓精神障礙者參與有節奏的勞作,重建自信與日常結構,透過工作結合療育活動(如園藝治療、手作創作),提升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

二、發展簡易加工與文創產品線:

開發二級加工產品,如:各類生菜盒、香草茶包、手作皂,搭配包裝與簡易文創設計(如:插畫、語錄乾燥花書籤、有故事性產品),讓民眾了解精神疾病,並也可讓精神障礙者參與創作製作與販售推廣,利用「輕加工」減低操作難度,同時提升成為文創產業商品,並內含有輔助療育、甚至預防醫療之價值。

三、社區共融參與模式:

配合政府政策舉辦或參與各樣社區共融活動:如香草市集、園藝體驗、農場開放日,促進精神障礙者與一般民眾之間的正向互動。協作單位可包括:小農、學校、里辦公室、教會、友善企業、社福機構、長照機構等,共創多元參與平台。

四、與ESG、社福政策接軌

搭配政府「社區式照顧」、「精神障礙及中高齡就業支持計畫」等資源申請,強化制度支持,並開發ESG導向企業合作認購、志工參與或CSR支持,強化永續經營基礎。

貳、綠光療育農場創新解決方案(非社會層面)

一、環境及個人層面:再造食物森林模式及健康飲食文化推廣。

  目標:打造共融永續農場

1.社區資源活化:活用閒置空地或公共空間,建構農場與療癒花園,提升社區韌性與可參與度。

2.推動綠色循環:結合有機種植與環境友善農法(食物森林農法),模仿自然森林的多層次、多樣化種植系統,結合支持物種來鞏固土壤、促進生態循環,來綠光療育農場之學員將學習如何設計、管理農業系統,習得應對氣候變遷、循環利用、保水、保地力等技能,邁向自給自足,並營造療癒與永續並行的生產場域。

3. 健康飲食倡議合作:結合在地社區、企業健康促進計畫,推出「生菜盒午餐日」、「健康一週」等專案,鼓勵社區居民、企業員工攝取新鮮蔬菜,結合專業營養師建議,設計個別專屬健康蔬食菜單。

二、商業層面:發展多元經濟模式。

 1. 訂閱式配送模式:以會員制模式規劃永續經營,包括個人會員、團體會員,除了喜愛有機蔬食的朋友及家庭之外,也替相關農業、長照、社福機構或企業提供輔導經營模式加盟,規劃定期供給餐廳、有機商店等之延伸行銷推廣,並提供各團體訂 閱服務,例如:每週定期配送新鮮生菜盒至餐廳、商店、辦公室或家中,。

   規劃彈性選項:單人盒、共享盒、加購健康沾醬或輕食包。

2.參與式共融活動

農場體驗日:安排企業員工或長照機構單位參訪綠光療育農場,參與生菜、香草採摘、DIY作等活動,提升產品故事性與關懷意義,針對現代人壓力大的生活節奏,主打放鬆、舒緩情緒的功能,吸引尋求自然療法的消費者。

 3.與職安及工作生活平衡政策結合

  搭配勞動部「職場健康促進」及「工作生活平衡」方案,爭取政府補助或認 證,提供結合員工福祉計畫,設計企業內部園藝療癒活動、香草手作課程等,作為壓力管理與團隊建設活動。協助企業可列入CSR或ESG報告,強化永續經營形象。

 

、總結:綠光療育農場解決方案

 • 身心健康: 幫助社區市民、企業員工補充蔬菜攝取,增進健康、延緩老化。

 • 共融價值: 每一盒生菜都來自精神障礙者與社區共同的參與與努力。

 • 在地永續: 採社區小農與療育農場生產,減少碳足跡。

 • 企業責任: 協助企業實踐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之目標。

 

綠光療育農場整合創新亮點:「社會支持+產業發展+個人療癒」的三贏平台。

  • 專案持續更新中

發起單位:綠光療育農場

單位身份:公民

專案負責人:吳國和

專案期間:2025-04-14 - 2025-12-31

聯絡方式:吳國和 03-3193422

  • 專案持續更新中

發起單位:綠光療育農場

單位身份:公民

專案負責人:吳國和

專案期間:2025-04-14 - 2025-12-31

聯絡方式:吳國和 03-3193422

Clos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