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 'en' ? 'TAUDAD' : '臺灣通用設計應用發展協會')}}
本關鍵字採用 LDA 主題模型分析,並由 AI 演算統計歸納,僅供參考。(資料時間:2025/08/27)
商品服務

{{(language == 'en' ? 'Social mission' : '社會使命' )}}
過去,設計師多被訓練只關注客戶需求,專業價值侷限於商業導向。然而,當代設計已能延伸至社會創新與共益思維:通用設計、人本設計與設計思維等方法,可協助集體福祉與環境永續。但在臺灣,這類理念與實踐仍待推廣,教育體系仍偏重物質主義與短期效益,助長快時尚、過度消費、資源浪費等問題。這種惡性循環的癥結,在於設計師缺乏面對社會議題的系統工具、教育資源與價值觀養成,致使創意多集中於刺激消費之中。
為打破困境,我們結合 TRIZ 理論第五層專利與教育科技,建構結合創新方法、軟體工具與系統化設計教育雛形,培養設計師具備專業技能、社會敏感度與跨域解方能力。同時,參考臺灣通用設計應用發展協會(TAUDAD)實踐的系統化課程與數位教育資源,借鑑其多元學習與通用設計思維紮根方式,以強化教育服務的重要性。我們的使命,是推動設計思維的全面進化,讓設計師不僅是商業執行者,更成為公共利益推動者與社會價值創造者,引領臺灣邁向兼具創意、責任與永續的未來。
{{(language == 'en' ? 'Business' : '營運模式' )}}
為解決此問題,我們採分階段策略:
第一階段,完成 TRIZ 第五層專利建置,並以此為核心,展開初步教育規劃與相關著作撰寫,確立理念與工具基礎。
第二階段,成立協會,展開教育推廣與合作活動,同時培育師資與招募設計師,積極參與多元社會議題,建立推廣網絡。
第三階段,建置數位資料庫與開放資料平台,因應民眾設計認知不足的問題,釋出專利資料庫與教育資源,推動認證課程,並與國立中央大學產學中心展開產學合作,強化教育品質與產業連結。
第四階段,規劃並執行科技應用與遠距教育,結合文化資產與生活應用領域(如服飾設計、工業設計),讓專業設計與日常生活及地方創生緊密結合。
在行動策略上,我們採取科技應用(數位平台、遠距課程、專利資料庫)、商業模式創新(教育認證、產學合作、文化創生服務)、合作模式多元化(與學術機構、地方文化單位、產業夥伴及社群團體合作)。此模式將設計師從單一商業角色轉化為社會創新推動者,透過教育、科技與跨域合作,形成長期正向循環,落實設計的社會使命與永續價值。
{{(language == 'en' ? 'Current status' : '現況與年度成果' )}}

目前本協會約有125名會員
依照設計領域不同分為三組
--
2020 - 2021年參與
台中漫思會館合作
國立中央大學產學合作人才培訓
大稻埕地區相關創生市集
台北時裝節
2021OPOT大賽
著作發表10本
課程發表12種
師資培育約150人
--
2021- 2022年
並在防疫規定下與多個社創組織單位合作
辦理遠距離課程線上課程與活動
擴建協會官網網路平台https://www.taudad.org/
--
2023-2024
參與世貿Fun!嗜100、DG TAIWAN
以及各種企業的與展會等合作
並提供會員更多的社會活動與社區活動參與的可能
{{(language == 'en' ? 'Social influence' : '社會影響力呈現' )}}
協會目前已建立一定的教育活動的系統雛形(PROTOTYPE)
並且嘗試與不同的社會教育或是需求者進行非營利相關合作,目前包含二度婦女就業的服飾類相關育成工作與培訓。品牌的環保二手衣製作修改、雷雕教育與木工設計等一般民眾活動外,尚在洽談的原民相關織繡教育與文化資產的偏鄉教育等,因此透過系統雛形不停的發展與建置及反饋研究等,期以能夠發揮設計動能以完成更多相關有意義價值的非營利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