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 'en' ? 'CHIN-SHANG TO-LI RICE CO., LTD.' : '池上多力米股份有限公司')}}
本關鍵字採用 LDA 主題模型分析,並由 AI 演算統計歸納,僅供參考。(資料時間:2025/08/27)
商品服務



{{(language == 'en' ? 'Social mission' : '社會使命' )}}
台灣首個發起並推動產地認證標章之農業品牌
農產品的淺碟型市場易導致產量與面積稍微擴大,價格就陷入很大的波動,為解決國內稻米產銷失衡及提供農民收入保障,池上多力米與地方攜手定期舉辦農民教育訓練,制定嚴謹與系統化的耕作流程,通過「依品質計價」的收購制度,提供農友穩定且可觀的經濟回報,讓稻米品質能持續提升之餘,消費者也能購買到安心及品質穩定的好米,創造一個正向的食農生態循環。
多力米於偏鄉教育上,實質為師資專業培訓及清寒子弟提供協助,補助清寒學子大學學雜費與生活費。同時捐出兩座舊穀倉並整建為穀倉藝術館及生活館,定期舉辦展覽及藝文活動,成為偏鄉藝術文化奠基石,不僅提高偏鄉能見度,更促進青年返鄉,實現農業永續經營。
東部醫療資源缺乏,長期勞作的農友身體出現狀況卻無法就近看診,多力米與多方單位溝通並整合醫療資源,舉辦全台首場農民免費健檢,發展病前預防及醫療機制。透過健檢活動及醫生到場諮詢,讓農友了解身體狀況並及早診療。
未來,多力米將繼續秉持「消費者信任、農民福祉」的理念,透過持續的創新與改進,為台灣農業的永續經營貢獻力量。多力米期待以米品為媒介,成為連結消費者與農民之間的橋樑,共同推動社會的正向發展。
{{(language == 'en' ? 'Business' : '營運模式' )}}

民國89年台灣農業面臨關稅暨貿易總協定談判的壓力,即將加入WTO的決定與開放進口米與其他主食原料的情況下,國內的農產品面臨重大威脅。梁正賢作為建興米廠第三代負責人,承接家業後,明白稻田面積有限,唯有提高稻米品質,才有機會提高米價,進而翻轉農民劣勢。
一、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向農友收購稻穀,推動產地標章並建立完整的分級制度,讓農友能夠依照品質標準獲得相應的收購價格,並且不斷精進工廠生產管理與耕作技術,進行嚴謹檢驗。多力米於2023年啟用全新自動化新廠,全面導入智慧化生產模組,降低生產端資源耗損,讓生產更為效率。透過嚴格把關稻米品質,從產地到餐桌,提供消費者安心且高品質的產品,並定期為農友繳交水稻保險總額之10%及推動平損基金機制,實質幫助農友預防災損危機。
二、品質源頭為環境本身,多力米透過定期舉辦稻米品質競賽,鼓勵農友填寫並繳交田間紀錄簿,提供農友定期的教育訓練,希望藉由不斷累積數據及經驗精進稻米品質,讓更多的青農投入好的產業循環。多力米擁有230位契作農友,契作面積達620公頃,每期可生產2100公噸的稻米,確保生產端能穩定供應廠商與消費者的多元需求。
三、打造永續鄉鎮,建立一個在地終老的健全環境。多力米捐出穀倉,建造穀倉藝術館及米倉生活館,用於藝術推廣及提供鄉民多元的活動空間。定期舉辦展覽和豐富藝文活動,將文化藝術帶入鄉鎮,促進觀光發展與提升偏鄉能見度。每季協助籌辦池上春耕野餐節音樂會、秋收稻穗藝術節等大型活動,藉此提升在地青年家鄉之認同感,促進青年返鄉。多力米也逐步開始整合醫療資源,於2024年舉辦全台首場農民健檢,希望透過發展病前預防及偏鄉醫療,提供農民更好的生活環境。
{{(language == 'en' ? 'Current status' : '現況與年度成果' )}}

|農業永續經營
發起有機栽種及產地認證,成立「池上萬安有機產銷班」,全產區契作及保價保量收購,通過依品質計價,建立分級制度翻轉農民劣勢,確保農友穩定收入,提高有機食品產量。每期開辦鄉內稻米品質競賽,提供實質獎金促進農友良性競爭,搜集農友田間記錄簿,複製好品質的成功經驗,確保稻米品質與產量,達成生產農友、消費者、營運主體三贏局面。
|推動偏鄉教育與文化藝術
捐贈舊穀倉並改建為穀倉藝術館和米倉生活館,讓池上成為以農為底蘊的藝術之鄉。至今已舉辦16場展覽,66場藝文活動,開拓多樣活動興趣與文化視野。大力支持鄉鎮文化藝術節,贊助台東縣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秋收冠軍米70箱,用於藝術活動經費及積極參與秋收支援,大幅度提升偏鄉能見度。
|降低生產端資源耗損
2023年啟用全新自動化工廠,導入智慧化生產模組,降低生產端資源耗損。增設粗糠爐烘乾機,粗糠取代燃油,每年節省160,000公升柴油。
|整合偏鄉醫療資源
為改善池上偏鄉地區醫療匱乏的狀況整合醫療資源,2024年舉辦全台首場農友免費健檢活動,提前做好職災預防、早期診斷和積極復健。整合高雄小港醫院、都蘭診所及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等資源,針對農友職業傷害部分進行診斷及檢查,積極推動農村醫學,照顧農友健康。
|農業奧斯卡肯定
池上多力米負責人梁正賢於2025年榮獲全國模範農民,肯定其在農業創新與社會責任的長期實踐,被譽為「農業奧斯卡」級殊榮。
|整合偏鄉醫療資源
2025年,「池上好診所」正式營運,為台東首間以農村醫療為核心的診所。診所聚焦預防醫學,提供肌少症預防、骨關節照護、急性後期復能、慢性病即時管理(如眼底篩檢)等服務。除門診與復健照護外,並導入行動與遠距醫療,解決
|有機農田企業認養方案
2025年與仁大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推動池上有機農田認養計劃,仁大以企業之力認養1公頃有機農田,支持友善耕作,讓土地能休養生息,推動農業永續發展。
▲ 詳細內容歡迎觀看 ▲
多力米 ESG 永續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0A4_zjzqFg
企業認養有機農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vJRQpnTno
{{(language == 'en' ? 'Social influence' : '社會影響力呈現' )}}
多力米致力於推動農業與消費之間的良性循環,從自然農法推廣到農業4.0的實現,農民經濟的提升到永續鄉鎮的建設,社會影響力涵蓋多個層面:
|農民經濟支持|SDGs 1,8
-230位契作農友,契作面積達620公頃,每期可生產2100公噸的稻米。
-農友享有高於市場25%的收購價,每增種1甲地,每期淨收益可增加3萬6000元,提升農友收入,改善生活水平。除保價保量收購承諾外,契作稻穀依品質分級計價,農友付出與收穫成正比。
-舉辦鄉內稻米品質競賽,每年提供總額170萬元的高額獎勵,累計支出已達新台幣3740萬元。
-協助繳交水稻保險總額之10%,預防農友災害損失,並積極推動平損基金機制,依當期收割狀況鼓勵農友存款,累計支出已達新台幣1000萬元。
|農友免費健康檢查|SDGs 3
-整合醫療資源舉辦全台首場農民健檢,發展病前預防及偏鄉醫療機制,保障農民健康。
|永續鄉鎮建設|SDGs 11
-捐贈兩座穀倉用於藝術推廣,整建費用達新台幣3300萬元,打造全台首座穀倉藝術館與米倉生活館。
-定期邀請各領域藝術家舉辦藝術展覽和豐富藝文活動,將文化藝術帶入偏鄉。
-每年舉辦秋收稻穗藝術節,促進觀光發展與提升偏鄉能見度,活動動員超過300名志工,提升在地青年家鄉認同感,促進青年返鄉。
-標章貼紙與公版米袋等規費總收入之20%將挹注鄉公所,作為回饋地方教育、公益、治安及慈善事業等支出。
|自然農法與智慧農業|SDGs 12
-發起自然農耕概念,推行有機耕作,面積達136.47公頃,全產區已達186公頃。
-全面導入智慧化生產模組,解決低溫儲存不足之窘境,自動化產線及倉儲降低生產端資源耗損。增設粗糠爐烘乾機,粗糠取代燃油,每年可節省16萬公升柴油,節省新台幣640萬元。
|產品安全與品質| SDGs 12
-稻穀農藥及重金屬自主送檢,全產區通過400道農藥殘留檢驗。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面積達417公頃,公開透明,產品安全可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