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 'en' ? 'Lexin Marina Engineering Co., Ltd' : '樂鑫開發工程有限公司')}}
本關鍵字採用 LDA 主題模型分析,並由 AI 演算統計歸納,僅供參考。(資料時間:2025/08/27)
商品服務

{{(language == 'en' ? 'Social mission' : '社會使命' )}}
2020年來全球營建業因為缺工缺料,使土木工程相關技術人員薪資成長幅度驚人,但產業仍給人豔陽勞苦、環境危險的印象,因此較少有科技人才投入,以致於數位轉型緩慢。樂鑫開發創辦人盧湘凱深知,要在海事工程走出一條不同以往的道路,結合科技應用勢在必行,在因緣際會下開啟與高雄科技大學、金屬中心的合作契機,展開港灣工程構 建高值化研究,除累積施作過程之海域情形與施作判斷,做為未來施工安全參考,並投入潮間帶金屬防蝕檢測,應用於新零構件耐用性評估,發展水下智能辨識技術,有利跨入港灣公共工程之品質檢測領域,朝向以維護代替興建的「碼頭醫生」目標邁進。
創立於海洋城市高雄的樂鑫開發工程,5年來參與高屏地區多項重大港灣工程,包含必遊觀光景地亞灣區大港橋與遊艇碼頭一景,乘載進出口貿易的重要關口高雄商港洲際貨櫃碼頭等,「創新海工技術,善待海洋環境」一直是樂鑫秉持的願景,因此專注於使兼具保護生態系、技術整合與提升工程技術之海岸建築工法,延長結構物使用壽命的理念,以降低建築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在SDGs的目標下盡一份心力,在發展經濟建設同時兼顧人文開發與自然綠能。
在人才培育部分,樂鑫擁有各領域的產業資深技師及產業顧問,可提供施工期間技術指導及管理,而現場工程師及工程管理主管階層就有2位以上女性主管,其本公司女性員工人數佔總員工人數50%,我們發現女性員工能夠帶來更多元的觀點和視角,同時也能在現場調配指揮管理並掌握工程進度,與業主及監造溝通並召開工程會議,領導現場工程師每日施作進度。打破傳統思維印象,與其他同業或新進海事工程夥伴比較起來,樂鑫集結眾多菁英,擁有技術優勢,有能力也有意願培養新血。
{{(language == 'en' ? 'Business' : '營運模式' )}}

在創業初期,我們嘗試以專利技術在產業領域站穩腳步,結合資深技師、資深施作團隊與大專院校研發資源,共同開發海事工程相關應用領域之專利構件、模組化技術,以提升施工安全、節約成本與人力。迄今已取得6件新型專利、2件發明專利,以多項專利構件完整棧橋式碼頭快速營建之模組化工法,並提供顧問服務使合作案有機會往中北部、離島地區擴展。
●工程管理數據化‧累積數據成「碼頭醫生」
與高雄科技大學產學合作,委託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進行拉伸試驗,確認受腐蝕金屬結構強度,以找出安全周轉率。驗證適宜高屏地區沿海環境之合金材質替代木料,包含防腐蝕技術選定、建立適宜沿岸假設工程之耐用度達3個月零構件耗材防蝕技術規格,符合綠色環保與永續工程精神。
●新興科技應用,視覺輔助系統導入海事工程
2022年透過SBIR研發補助支持,結合UAV空拍、3D建模、虛擬實境顯示等技術帶入海事工程,盼能解決碼頭工程重要工項問題,並提升專業人員執行效率與簡化流程,一步步成為台灣海事工程創新技術標竿。
●水下無人機應用,發展水下建設檢修領域
發展水下無人機(ROV)檢測技術,以應用於水下基礎建設檢查。能安全、高效且精準地檢查橋墩、海底電纜、離岸風機基礎等設施,有效避免人工潛水風險,並大幅降低成本。產出完整影像資料、結構數據、3D模型、檢查報告,為公共工程資產管理提供科學化的預測與維護建議。
{{(language == 'en' ? 'Current status' : '現況與年度成果' )}}

我們著重延攬跨界人才,每年保持30%盈餘投入新技術開發、專利佈局。也嘗試以產學合作使在學研究生有機會參與技術研發,或以專案形式委託軟體公司,進行施工現場視覺化輔助系統開發,延攬包含程式設計、結構設計、經營策略、專案管理等跨領域人才加入樂鑫開發,以持續保有競爭優勢並籌備下一階段數據轉型。
{{(language == 'en' ? 'Social influence' : '社會影響力呈現' )}}
以海為業,樂鑫開發接下來也期待透過在港灣工程的實戰累積,帶著克服種種海岸建設難題的經驗,投入海洋綠能建設領域,轉換令海事工程公司頭疼的潮汐差轉為潮汐能開發,抑或是破壞力驚人的浪高轉為波浪能建設,我們對自然秉持敬畏之心,也善用自然的能量轉為綠能,朝2050淨零排放更近一步。
工程實績:
。112年 興達港區新建棧橋碼頭及既有棧橋道路補強工程
。111年 東港舊漁會大樓前碼頭及原櫻花蝦碼頭鋪面及排水設施改善工程
。110年 福誠國小行政大樓-1、行政大樓-2及A棟教室校舍耐震補強工程
。109年 中和造船廠棧橋暨護岸新建工程
。106年 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二期-S4~S5碼頭護岸及新生地填築工程
。106年 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二期岸線、浚填、港勤船渠工程-西護岸
每年承接大約有2-3件工程案,其相關專利技術會應用於碼頭改善工程,以提升施工效率及安全目的,降低工程施作風險。導入新興科技,以維護代替興建,建立學習資料庫,以AR/VR建立系統架構,用空拍機影像結合施工圖模擬輔助定位,增加定位精準度及提高溝通效益,同時提升人力工時作業效率及施工監管品質,並結合產學合作共同研發或進行第三方驗證。也會透過技術授權模式,共同合作其他營建工程公司,直接或間接協助進行海事工程施作及督導,開拓海事工程港灣碼頭施作及承攬業務,同時兼顧人文開發與自然綠能。
2025年投入水下無人機(ROV)檢測技術開發,以應用於水下基礎建設檢查。能安全、高效且精準地檢查橋墩、海底電纜、離岸風機基礎等設施,有效避免人工潛水風險,並大幅降低成本。產出完整影像資料、結構數據、3D模型、檢查報告,為公共工程資產管理提供科學化的預測與維護建議。
公司年度如有獲利,應提撥新台幣一00元為員工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