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 'en' ? 'WOW TRIP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S Co.,Ltd' : '品生活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本關鍵字採用 LDA 主題模型分析,並由 AI 演算統計歸納,僅供參考。(資料時間:2025/08/27)

聯絡電話:03 -8338957
單位對外聯絡人:黃羿瑄
電子信箱:wowwowtrip@gmail.com
公司地址:970 花蓮縣 花蓮市 國聯里國聯一路83號2樓
英文名稱:WOW TRIP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S Co.,Ltd
組織總類:營利
組織類型:公司
行業別:支援服務業
中類行業別:旅行及其他相關服務業
負責人:葉集偉
員工人數:2
成立時間:2022-04-07
統一編號:90165609
資本額:6000000
登記年度:2023
財務資訊:營利事業
盈餘預計投入社會使命:20%
接受政府補助占全年總營收:0%

商品服務

課程活動
馬來西亞|雨林探秘與雙城美食文化風情之旅|6天5夜
建議售價:29999 元
課程活動
台灣花蓮|洄萊生活:織羅部落·月光下祖靈足跡餐桌|三天兩夜
建議售價:9999 元
建議售價: 元

{{(language == 'en' ? 'Social mission' : '社會使命' )}}

花東地區飽受人口外移困擾,近十年僅有一年社會增加率為正,其中25-44歲的青壯年人口外移甚為嚴重,109年遷出率超過2000人,導致花東地區陷入缺乏大量勞動力的惡性循環中。然隨著政府部門宣布2020年為地方創生元年、國境封鎖期間國內旅遊興盛等因素,花東再次進入國人觀光的視野中,如何在這波觀光浪潮與地方創生資源的注入下,針對各部落進行深度旅遊、體驗的規劃,帶動地方觀光經濟、產業更新等,皆是城鄉永續發展的關鍵。

以產業結構而言,花東地區居民主要從事一級產業,其中漁、農更是大宗,觀光業則因近年不少大型飯店業者進駐花東、自休閒活動成為當代顯學才再次熱絡。

然而山林教育、海洋教育、在地文化教育卻並未跟上趨勢,臺灣擁有豐富的山林與海洋資源、多樣化的生態與物種,同時也有高品質的農林漁牧商品,品生活將以推廣永續生態旅遊為目標,讓在地人、國內外觀光客重新認識台灣多樣化的生態資源,發展經濟的同時堅持推動環境永續進程,為在地人文、環境地景、生態等尋找解方,同時進一步建立城鄉發展之基礎,為地方注入經濟資源。

{{(language == 'en' ? 'Business' : '營運模式' )}}

在友善環境、海洋永續、生態體驗與穩定收入中取得平衡,隨著近五年的疫情影響,國人旅遊型態的轉變,登山、露營、海洋運動等生活風格成為當代顯學,因此將運用旅遊行程開發之經驗,並以無痕旅遊為主要訴求,加入野廚體驗、親近山林、接觸自然等遊程,開發深度旅遊行程。

以海洋活動為例,將以友善賞鯨活動取代花蓮海洋公園遊玩,帶領遊客親近自然,並建立其海洋永續、保育等觀念,並提供國家海洋研究院每一活動所蒐集隻鯨豚資料與海洋環境資訊,同時與國家海洋研究院及花蓮縣政府辦理聯合特展,以行動傳遞海洋環境教育。

另外在深度旅遊的體驗上,實際走訪原住民部落,體驗當地風味料理、農耕生活等,例如:米彩繪DIY,體驗織羅部落著名的彩繪米,用在地栽植的紅米、紫糯米、小米與白米、糙米,透過層層疊疊的有趣手法,讓織羅部落栽種出的米粒,拼出自己心中的美麗圖像,為在地農產創造藝術性與額外效益,帶動部落經濟發展與建立體驗經濟,創造與其他部落不同的觀光亮點。

以無痕、永續、生態、體驗為遊程開發之目標,提供遊客不同以往的花東遊玩經驗,為永續與經濟創造平衡。

{{(language == 'en' ? 'Current status' : '現況與年度成果' )}}

延續 2023 年在原住民部落深度體驗、海洋生態與陸域生態三大面向的扎根成果,2024 年初公司持續推廣環境教育與文化體驗,並將「永續」與「在地連結」作為旅遊設計核心。於 1 至 3 月間,以山野教育為主軸,帶領多梯次錐麓古道與大禮大同步道三天兩夜健行行程,讓參與者在專業領隊帶領下安全感受花蓮壯闊山林之美,並透過解說認識生態環境與歷史人文的交織。

4 月 3 日地震過後,公司迅速調整營運策略,將重心轉向公部門跨域參訪交流、客製化員工旅遊、產業輔導,以及出境旅遊規劃與執行,透過多元產品支持地方觀光振興與國際交流。

在產業交流與地方復甦方面,承辦花蓮新創基地進駐團隊縣外參訪,造訪亞灣新創園、新化山海屯社會企業、米濃聚落、駁二共創基地及創業台槓 StartupTalk,促進花蓮與其他地區在創新與社會企業領域的互動合作;並規劃臺中市職業總工會勞工教育跨域行程,深化不同產業間的交流。

於地方觀光推廣上,規劃並執行多場員工旅遊專案,包括台灣運保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於地震後前往花蓮的二日行程,以「見證日本吉野村移民時代」及「海是生活」等主題串聯北花蓮特色景點,實際行動支持地方觀光復甦;另為衛普科技規劃花蓮深度生態體驗,涵蓋鯉魚潭、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文旦驛站農家樂及瓦拉米步道,結合在地文化、農業與自然景觀。

在永續旅遊推動方面,成功辦理離島馬祖「南北竿步道低碳之旅」三天三夜(船去機回),從住宿到用餐皆採低碳設計,安排永續認證商家參訪、軍事與自然景點導覽及多樣化戶外體驗,呼應綠色旅遊理念。

於食農教育與永續行動領域,參與花蓮縣政府第二屆「山海廚房綠色餐桌行動方案」,協助推廣在地農漁產品與食農教育,並安排入選單位進行踩線,串聯在地農友、社區與體驗業者。

在出境旅遊推廣方面,規劃並執行多項國際行程,包括 12 月日本京阪六天五夜 ISU 臺灣青年旅館聯盟國外參訪,行程涵蓋京都包棟民宿體驗、伊根舟屋文化、美山茅葺屋聚落及大阪城市景點;以及馬來西亞「舌尖上的美味旅行」六天五夜,融合世界文化遺產古城、自然探險、在地美食及熱帶雨林跨年體驗,豐富旅客的跨國交流與文化感受。

透過上述多元化行程與專案,公司在 2024 年持續深化品牌在永續旅遊、地方復甦、跨域合作及國際交流的專業形象,並以實際行動落實支持地方、連結國際、推廣永續的核心理念。

⭐ 113年度花蓮新創基地進駐團隊

{{(language == 'en' ? 'Social influence' : '社會影響力呈現' )}}

本公司以「永續旅遊」為核心理念,將旅遊視為推動社會進步與環境守護的行動工具,長期致力於串聯自然保育、文化傳承與社會共融,並將這些價值落實於每一次行程設計與專案規劃中。

在環境守護方面,公司透過低碳旅行、食農教育、海洋與陸域生態體驗,提升大眾對生物多樣性、減碳行動與資源循環的認知,並藉由與地方社群合作,將環境保護轉化為具體可行的旅遊模式。

在文化保存層面,持續深耕原住民部落文化、地方歷史與傳統產業,透過共創型旅程設計,讓參與者不僅是觀光者,更成為文化故事的傳遞者與守護者。

在社會平權與經濟共好方面,主動與不同年齡、性別、族群及身心狀況的族群合作,包含邀請部落耆老擔任導師、創造銀髮族就業機會、協助社區小農與手工藝者拓展市場,促進資源分配的公平與機會平等。

同時,參與者本身多元的社會身分-包含企業管理階層、專業人士、青年創業者、教育工作者與社會運動者-在參與行程後,能將在地的故事、產品與理念帶回自身領域,進一步擴大品牌與地方社群的能見度,並引入更多合作與資源,形成持續的影響循環。

長遠來看,公司期望透過每一趟旅程,培養參與者的環境意識與全球視野,促進文化的相互尊重,並為地方創造可持續的經濟與社會價值,成為連結人與土地、人與文化、人與社會的重要橋樑。

{{(language == 'en' ? '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 : '公司章程揭露' )}}
{{(language == 'en' ? 'More' : '更多內容')}}
{{(language == 'en' ? 'Share Cases' : '文章履歷' )}}
{{(language == 'en' ? 'Activity resume' : '活動履歷' )}}
{{(language == 'en' ? 'Browse the proposal' : '提案履歷' )}}
{{(language == 'en' ? 'Results Window' : '成果櫥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