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AI人工智慧 引領下一波創業潮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舉辦「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趨勢」研討會,特別邀請美國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學者和台、美創業家與會,分享矽谷、史丹福及台灣在人工智慧發展的進展和科技趨勢,吸引超過三百多位產官學研人士參加。
工研院IEK和史丹福大學建立長期的共同研討平台,共同探索前瞻科技概念和產業轉型思維。計畫主持人IEK主任蘇孟宗表示,根據IEK觀察,2017年人工智慧產業已進入加速階段,如影像辨識、機器視覺、語音助理、醫學診斷等,因而驅使原本的相關產業鏈開始重組;其市場也將大幅成長,除了成為電子產業的發展主軸外,應用效益也將擴散至其他產業,如製造業與服務業。
他指出,由於未來台灣的許多科技和傳統產業,在產業和市場規模上難與其他國家競爭,因此台灣應將「AI x」做為發展軟硬融合的創新驅動「乘法因數(x factor)」,在幾個具世界潮流的應用領域,藉由台灣的產業專業知識與ICT技術,將人工智慧融合在各種應用服務系統,例如「AI x 智慧交通」、「AI x 智慧零售」、「AI x 智慧製造」、「AI x 智慧健康」、「AI x 智慧旅遊」等應用服務面,都是可發揮軟硬融合的乘法綜效。
針對目前最熱門的人工智慧新創產業議題,史丹福大學教授Chuck Eesley以「投資人工智慧新創企業和未來機會」為題發表演說,從近期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領域的新創企業發展,及頂尖創投公司的投資動向等資訊,提出人工智慧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和未來商業化的機會。
被蘋果公司收購、致力研究人工智慧領域的新創公司Perceptio,創辦人Nicolas Pinto以「行動裝置自人工智慧的轉型,反之亦然!」為主題為發表演說。Nicolas Pinto指出,行動裝置/硬體和人工智慧不僅相互融合,也互為轉型的驅動力,未來技術發展趨勢是學習人類大腦運作的機制,亦即模擬人類大腦以識別物體的運算法。
擔任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簡稱SAIL)和豐田汽車聯合研究中心主任的Silvio Savarese教授則表示,人工智慧是當今技術與社會變遷的主要力量,透過創新的深度學習架構和強大的感測技術,電腦可以從事辨識和理解的任務,有時甚至比人類還精確。然而人工智慧在常識推理、決策、適應性與一般化等能力,仍與人類有一段差距。Silvio Savarese在演講中提及人工智慧對各項應用的潛在影響,包括:自駕車、機器人、智慧環境,擴增實境/虛擬實境和建築行業的大規模資訊管理等應用。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