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奠定未來30年國家發展根基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目的在於全面性鋪建國家未來30年發展之根基,除由中央主導之大型計畫,也支持各縣市提出符合地方需求建設主題,希望選擇切合真實需求的建設項目,並彰顯地域風格、創造認同。
該計畫五大項目之一的「城鄉建設」,和「水環境建設」一樣,其目的都是要優化生活環境與品質,針對城鄉生活現況,投入公共建設來營造地區總體環境,提升公共環境品質,並促進城鄉均衡發展。但因資源有限,必須優先選擇讓民眾有感的項目,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因此依據投資小、效益大、工期短、啟動快、人民切身有感原則,預計於4年(106-109年)內,投入1,372億元,完成十大工程,涵蓋交通、福祉、產業、文資、休憩等,將全面改善城鄉據點。
推動十大亮點工程,讓全民共享擴大公共投資效益
(一) 改善停車問題:改善公共運輸場站停車轉乘、觀光遊憩旅次吸引量大地區之停車問題;透過智慧化停車管理服務及綠能友善設計原則,提升停車場使用效益與服務品質。
(二) 提升道路品質:打造新規格的道路,擺脫第三世界的道路水準。道路不再挖挖補補,坑坑洞洞,天空不再纜線飛舞,增設人行道與自行車道,完善排水,同步改善街道市容景觀與功能。
(三) 城鎮之心工程:投入公共設施,改善中型城鎮都心機能,帶動舊市區更新,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四) 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有效增加分散型產業用地供給,協助產業升級,提供在地就業,並解決一部分農地違規工廠問題。
(五) 文化生活圈建設:挹注資源加速修復文化資產,並予以活化作為地方生活設施;補助修建在地的展演設施,豐富文化生活,落實文化在地扎根,再造歷史現場,提升文化設施體系,建構文化生活圈。
(六) 校園社區化改造:校園更新改建,充實社區機能,滿足休閒、運動、托老、托幼、數位學習與社區停車等需求。
(七) 公共服務據點整備:整建基層鄉鎮、社區鄰里、公共服務據點,整合長照、托幼、數位學習站、社區營造中心等功能,成為地方公共生活的據點。
(八) 營造休閒運動環境:普及運動設施及場地,利用水岸、綠地、高灘地等既有資源,配合步道、自行車道等整體規劃,結合保育、生態與休閒,建構優質體育運動休閒設施,滿足國人運動休閒需求。
(九) 客家浪漫台3線:保存及活化客家文化區域特色、突顯及串結傳統客家地景,促進觀光發展及活絡地方經濟。
(十) 原民部落營造:進行社區整體營造,整建部落公共服務據點,整合長照、托幼、數位學習站,成為原民公共生活的據點,同時改善飲(供)水及產業設施、發展部落綠能。
(一) 新增4萬個以上停車位;完成品質達先進國家水準的1千公里的道路更新,同時修建390公里的人行道。
(二) 支持20個以上的中型市鎮的「城鎮之心」公共建設,帶動中小城鎮中心商業服務機能復興。
(三) 完成1,018棟公有危險建築(包括警消廳舍、衞生所、市場、公所、社區村里活動中心)的補強或重建,作為公共服務的中心及將來災害防救的據點。
(四) 完成2千個巷弄長照據點整備、315處部落文化健康站,建設健康長照服務據點。
(五) 推動校園功能的社區化,預計增加公共化幼兒園200班,1,790個社區服務據點。
(六) 開發建設20處地方型產業園區;完成230個地方文化設施的整備,老建築修復180處,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改善50處;完成400公里自行車道新闢及改善、200公里客家自然步道串聯、200處地方運動場館改善。
(七) 強化客家及原住民地區的社區營造,營造宜居宜業具有特色的客家及原住民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