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從高爾夫球中學創業
球技本已淺薄,十年來未再下場,高爾夫能力基本歸零。但十多年前教練前輩的提點,依然歷久彌新。
他說,別想著打「球」,請把揮桿姿勢練好,揮桿軌道正確流暢了,你只要把球放在軌道上,自然擊出好球,享受那擊球甜蜜點的清脆之聲,以及美麗的拋物線。
原來,打好高爾夫球的重點並不在用力擊球,也不在球桿上的高科技,而在塑造正確的擊球軌道,才能一次次擊出正確的方向,以及正確的距離。而正確擊球軌道的練成,有賴一次次的反覆揮桿練習以及下場實戰,靠的,是紀律。
受教了!
創新創業亦復如是,沒有紀律的創新創業,只是一場炫爛的煙火秀,一次初學者的運氣(Beginner'sLuck)罷了。
創業圈熱了幾年,有些題材聚焦在技術或創意上,猶如在高爾夫球場上談論著球頭的高科技3D設計,球桿的高科技材料,以及各種配件的精美巧思。這些都值得關注,但擁有這些工具並不能打出好球,唯有揮桿軌道正確流暢了,這些附屬物才有價值。
一位資深桿弟朋友這麼跟我說,從他多年的觀察,實力淺的,裝備愈名貴,這類高爾夫球友的行頭很專業,球鞋、球衣、手套、腰包、GPS定位設備一應俱全,球桿也帶得愈多愈重,每一種號數的球桿都有,有時還多帶幾支剛入手的特別球桿; 反而是實力深厚的,裝備愈輕巧,幾支上手的桿子就能打出一場好球,甚至,打好球根本就不是目的,人際交流才是重點,生意才是目的。
對照來觀察創業家,如果談論的執著的是技術名詞,強調的是功能比人多、比人新,那麼這個案子尚需較多時間歷練,投資獲利期較長,風險也較高;如果能三言二語說清楚商業模式,生意思惟與手法也圓熟流暢,談的是人性的,或許值得較多關注。
而創業的題材就像那顆高爾夫球,如果創業家一心只想著新創公司要靠著這個題材募資,幻想著A輪、B輪、C輪融資再上市上櫃,猶如沒有練習揮桿的紀律、又沒有下場打球、進長草區、落水塘、救沙坑球、果嶺推桿的種種歷練,就想要次次一桿進洞的打完十八洞,那麼這家新創公司題材再好也無濟於事,因為他的心性不對,根基不穩,紀律不守,就算偶有佳作,也難在十八洞賽事中勝出,更何況一場球並不足以定勝負,還有未來無數多場球,才能一較短長。
創業,共有十八洞。開公司,算是開球; 前三年,只是設法站上第一洞果嶺而已。球場十八洞,每一洞的過程都得使用合適的桿子,在不同的環境中揮桿,幸運的在球道中擊球,稍一不慎也可能在長草區、在樹林裡、在水塘邊、在沙坑裡擊球,你的姿勢也不再可能在一個水平的地方站住,你可能必須因地制宜、順應環境形成各種站姿,而你的揮桿動作依然要完成一個流暢的軌道,球才能重回球道之中。
創業家亦然,在創業的路上,每一洞的果嶺都是一個階段的成長目標,打完十八洞,才算是完成一個循環,而大多數的新創企業家,對內還沒有經歷過一個商業循環的經驗,對外還沒有經歷過一個經濟景氣的循環。對於已經成立新創企業的創業家,我們必須致上敬意,他們已經勇敢的下場打球。但接下來,創意創新的點子已遠遠不夠支持這家新創企業的長期成長。對內,領導者應該建立起人事管理的紀律,財務管理的紀律,研發管理的紀律,專案管理的紀律,應對進退的紀律;對外,企業領導者也應該建立起業務開發的紀律,價格系統的紀律,通路管理的紀律,利益體系的流暢。這些才是形成正確創業擊球軌道的必要修煉。
而到了最後,創業的成敗勝負,已不是在跟同業比,也不是跟競爭對手比,而是跟自己比,就像高爾夫球一樣,從來就是自己與自己的比賽,自己的修鍊,對自己負責。
【資料來源:青年創業圓夢網/撰文者:創業資源服務推廣計畫 創業顧問(TXA創業家私董會創辦人)-徐竹先】
ⓒ如要轉載本文,請以連結形式註明文章來源(如:本文轉載自《青年創業及圓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