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瑟樂威股份有限公司

安瑟樂威股份有限公司

最後更新日期:2025.04.17
  • 單位名稱:安瑟樂威股份有限公司
  • 成立時間 : 109.11.23
  • 負責人 : 鄭智文
  • 所在縣市 : 臺北市
  • 連絡電話 : (02) 2727-2988 、(02) 7755-5030
  • 官方網站 : https://www.ancillarypower.com/
  • 經營項目 : 電戶輔導、永續能源
  • 屬性:淨零排放
  • 創業故事

    臺灣民間電業的先發投手「安瑟樂威」:開拓不是使命而是挑戰

    「我們公司的名字滿特別的,以行銷的角度來說不是個很優的名字。」在接受訪談的一開始,執行長鄭智文就笑著談到關於公司名稱這件事。「有些人以為是因為我很喜歡安海瑟薇,雖然這也沒錯,但其實我們公司的名字來自於ancillary這個單字。」

    Ancillary(電力輔助服務),其實就是「安瑟樂威」這間公司的其中一個核心事業。在公司的起步階段,鄭智文與團隊夥伴就已經瞄準了電力交易平臺的市場,也就是「虛擬電廠」。作為臺灣首間取得許可的電力交易企業,鄭智文認為,自己是以一種傳教士的心態進入這個業界,要讓全臺灣人民都能了解這個能源轉型賽場上的關鍵角色。

    「虛擬電廠」是一個新觀念。

    因氣候變遷促起的全球減碳運動,在全球傳播接近30年,近年才慢慢的越來越被接受、甚至成為顯學。鄭智文談到,要能減碳,都跑不掉兩個重點:一是發電,二是運輸交通。「全球最主要的電力來源,其實都是火電,這情況不僅是臺灣。」煤的取得相對其它能源來說都更加容易、穩定和便宜,當然也就成為了發電的主要燃料。而「交通」自然不在話下,家用轎車、大眾運輸、專業的各類國內、遠洋運輸或者空中運輸,都必然成為碳排放的途徑。

    在交通運輸上,如果要減碳,目前較成熟的解方也就是將能源消耗電氣化。「這是全球都頭痛的問題,因為要將這些消耗轉為可再生能源或其他的潔淨能源。多數人不會知道,電力系統其實是全世界最大的系統。

    破釜沈舟踏入行 鄭智文:大成亦或大敗

    臺灣目前逐漸地建立起屬於自己的「電網韌性」,跟安瑟樂威的努力有一定關聯。由於從事這樣的非傳統電力行業,需要結合的技術包括了軟硬體、資通訊技術及電力電子整合,非常複雜;還要能橫跨電力、工程、金融、服務等專業知識。「臺灣要做發電機組,不能說沒有機會,但真的比較困難。但如果是智慧電網,臺灣的整合能量就相對很強。藉由這個大好機會,彎道超車後,還可以快速進軍海外市場。」這也成為安瑟樂威最大的創業理念。

    說起電網問題,鄭智文鉅細靡遺的向我們解釋背後知識。

    在臺灣,多數人對電力問題的認知只有缺電,但其實也會有供過於求的問題。「電力系統這種東西,是分分秒秒都需要供需平衡的。用電大於發電會缺電而跳機,但事實上發電過於用電也會跳電。」——虛擬電廠也就是為了因應這些能源需求的平衡需求而出現。「像43日早上758分的大地震,就沒有遇到任何斷電事故。這就是因為電力交易平臺各種資源在一整天不同時段接力協助電力平衡,透過電力交易平臺的資源,默默守護臺灣已經快三年的時間了。」「因為多數人對這東西其實完全陌生,所以一開始參加的這些人其實都是業內自己認識的人。像臺達電、臺泥等……」。

    投入電力產業,在最初似乎有點「孤獨」,值臺灣民間電業發展初期,多數有能力者未能確定前景,因此該行乏人問津,鄭智文花費了不少努力,才找到了部分企業一起參與,作為民間電業的領頭羊。大約在第二年開始,大型的上市上櫃公司才陸續加入。時至今日,才終於讓臺灣的電力交易逐漸形成一個產業。

    產業路不間斷 積極參與競賽力求創新進步

    「在科技業待太久了,我們很習慣每天都是在跟昨天的自己比較。」開創了市場,安瑟樂威與一起進入產業的其他企業也各自經營並競合:然而,鄭智文在忙碌之餘,卻選擇另外參與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的綠色競賽。

    5人到30人,安樂樂威的發展就像液體一樣,不斷進行調整,力求最佳型態,參與競賽成為安瑟樂威的一種練兵態度。鄭智文自信的說「在競賽裡,我們就要來真的」,參賽並非志在獲獎,而是體求創造,不是一個企劃、不是一個概念,而是未來的產品、服務。安瑟樂威的團隊,都是一邊繼續原先的工作事項,一邊完成參賽項目的進度。

    「這非常累人,但我可以在這中間的訓練逐漸掌握每位同仁的專長。」在鄭智文眼中,綠色競賽有很大的意義存在,除了磨練出自身企業的新產品、服務,中企署也給予協助資源,讓企業諮詢、獲得更多思考空間。「我們是業界的KOL,非常了解產業的痛點。」在綠色競賽中,安瑟樂威的合作夥伴——聯發科就非常看重這一點。

    2024年,安瑟樂威所進行的題目是CFE724小時全時綠電)。「每一天、每一個小時,你的用電都要是來自於同電網系統上剛產出的綠電。這對聯發科這樣整年都要上班的公司,其實非常挑戰。所以我們對聯發科有做了整體分析,讓他們針對挑戰這個目標的管理,能可衡量、有數據、可視化,設想不同的情況去做情境分析,再選擇當下最好的解決方案。」藉由聯發科的數據收集以及安瑟樂威的數據應用、解析,才能在計畫階段就能清晰了解CFE的路徑和任務。

    然而,題目帶來艱鉅的挑戰,鄭智文卻可說是樂在其中。

    「我連明年的題目都想好了!」

    時時變動的「液態」企業:準備迎接任何挑戰

    從綠色競賽來看,不難想像鄭智文對於挑戰有一種愛不釋手的執著。參賽歷程與POC(場域驗證)都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進行與準備,但是他卻早早連明年的題目都已經準備好了。這點或許就如同他口中說的「臺灣企業家」一樣。

    「臺灣企業家很敢衝,喜好追求營業額,但不太重視獲利能力。」

    除了敢衝,鄭智文還注重「穩定」。經歷過綠色競賽,不僅讓鄭智文對組織內部的調度有更多的想法,同時他也對未來更有想法;對於商業,他始終傾向持續性的獲利和永續性的經營。

    有基礎、有能力兼顧方方面面才是他想要的;電力產業的領域在臺灣算是很新,人才都需要自行培養。也因此,安瑟樂威目前最大的目標,是穩定的由國際專案漸漸轉變為常態經營;在未來,歐美與亞洲都可能會有成立分公司的打算。過程雖然辛苦,但鄭智文的態度穩定而有條理,作為執行長,這或許也是帶領安瑟樂威前進、不可或缺的「Ancillary」要素。


  • 詳細照片

看其他創業亮點
  • 個案照片
    ※ 105年登錄之社會企業 社會目的:發展具社會企業精神之共同夥伴是業輔導平台,整合商品研發設計與行...
    計畫名稱
    社企型公司進階推動計畫
  • 個案照片
    聚焦創新 綻放麵食新魅力蔡銘祐,有著愛好自由、勇於挑戰的性格,大學念的是商業設計,熟悉品牌行銷策略;...
    計畫名稱
    臺灣創業服務發展計畫